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河北名窯故事:尋找失落千年的定窯

河北名窯故事:尋找失落千年的定窯

日期:2016/12/14 12:03:17      編輯:古代建築
    2009年秋,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和定窯遺址保護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曲陽縣澗磁嶺集結,自1934年定窯遺址發現以來的第三次考古發掘展開了。

    考古隊根據地表的遺存現狀,結合前兩次考古發掘的成果,將考古現場的重點確定為澗磁區。

    “這次發掘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徹底解決定窯的分期問題,包括定窯具體產生的時間,每個發展階段的主要工藝特征,還有定窯消亡的具體時間等等。”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韓立森說。

    不同於前兩次發掘,這次考古發掘可謂准備充分,人員齊整,考古隊員們試圖徹底揭開千百年來關於定窯的秘密。

    結合以往對定窯遺址的地面調查結果,考古隊在澗磁嶺、北鎮、澗磁西及燕川四個地點進行發掘,以期獲得定窯燒制歷史各個階段的地層資料,並進行分期研究;尤其是探尋早期定窯的資料,探討定窯創燒的時間;金代定窯的瓷器特征及貢御情況;元代定窯的生產規模及衰落原因等。

    經過三個多月的發掘,考古隊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各時期瓷器和窯具,其中完整或可復原標本數千件。這些出土的標本中不乏以往人們認識的定窯精品,也有一些以前未曾見過的獨特器物,其中發現帶有“官”、“尚藥局”、“尚食局”、“東宮”和“喬位”等款識和其他文字款的器物殘片數十件,在地層中也出土了一些重要的紀年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殘片中發現了數量不少的紅定、黑定和紫定殘片。

    “定窯,素以生產白瓷名滿天下,而有關紅定、黑定、紫定的記載卻罕有所見。這次考古發現的紅定、黑定和紫定殘片,足以說明定窯不僅生產白瓷,也生產少量的三彩器,而這些三彩器,因其數量稀少越加顯得珍貴。”韓立森表示。

    這些殘片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1969年發現於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的那批三彩器,也出自定窯。

    除殘片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多處作坊遺址和幾個不同時代的窯爐遺址。這些窯爐遺址的發現,讓考古隊從中認識到了定窯興盛的奧秘。

    特別是澗磁B區出土的兩座五代時期的窯爐遺址,讓考古隊對定窯演變的歷史認識又有了重大突破。

    韓立森介紹,這兩座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的窯址,從布局和特點判斷,應當是一個專門用於燒瓷的窯廠。這說明早在五代時期,定窯生產就已經出現了流水線作業,這是工業化生產的一個重要標志,為宋、金時期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