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它的上面有一個800平方米的展廳常年舉辦展覽。今年10月院慶時,午門兩邊的雁翅樓將第一次開放,每邊都有1000平方米。單霁翔透露,“外觀完全保持傳統古建築形態,已經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館希望把他們的展覽送來。但我們要把第一個榮譽留給自己,這就是今年的《萬壽慶典展》。”
在這個大型展覽中,60多米長的大展台上將會呈現故宮館藏的巨大手卷,氣勢恢弘。還有象牙制造的象牙祝壽塔等等從未被展出過的珍品。
另一個十分值得期待的,就是影視劇裡常出現的“後宮區”,那是故宮的西部區域。
“90年來,西部區域只開放了52%,非常神秘。准確的說,這裡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太後、太妃們住的地方。”單霁翔說,“其中最大的皇太後的寢宮叫慈寧宮,這是明代以來皇太後的寢宮,我們收藏的1200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就在這裡固定陳列雕塑館。南部還有慈寧宮花園,故宮四個花園之一,這個花園從來沒有開放過。在這個花園中間有一個佛壇叫鹹若館,這也將是故宮第一個開放的佛壇。”
此外從前的庫房東華門,將被作為古建築陳列館開放。 在天安門後面的端門,將成為故宮的數字博物館。“觀眾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到任意希望去的空間、室內進行觀賞,同時可以看一些建築內部的構造。”單霁翔說,“數字博物館可以把書畫作品放大看細節。而一些原本進不去的地方,在這裡會有虛擬現實空間得以呈現。比如乾隆皇帝最愛的書房三希堂,只有8平米,觀眾是進不去的,但是在數字館的虛擬現實中就可以進去。我們還建了一個故宮影院,我們能夠連續放已經制作好的六部片子,看過的人都說好。”
還有一個開放地點就是寶蘊樓,這是民國時期在故宮裡建的唯一一個大型建築。“1914年從熱河避暑山莊和沈陽的故宮運來了23萬件文物,沒有地方存放,就蓋了一個寶蘊樓作為庫房,一直到前年,它在未來幾年,故宮還會大變樣。紫禁城紅牆裡面都是古建築,目前紅牆裡有故宮博物院9個部門在辦公,“明年5月以後,紫禁城的紅牆裡將沒有辦公單位,都可以修繕對外開放。”
而在海澱區將會出現一個故宮博物館北院區,一期工程就占地12.5萬平方米。“這其中有5萬平方米是作為文物修復車間和修復過程展示用的。它一旦建好,我們就能修復大型文物了。例如我們收藏了1300塊明清時期的大地毯,像太和殿裡的地毯,現在都被卷著擱置在庫房裡。有位特別執著的德國專門研究地毯的專家來看故宮的地毯,我們都沒辦法拿出來,他進了屋子就咕咚跪下,說終於看到中國最好的地毯,其實他什麼也沒看見。將來我們有了大型地毯修復車間,這些地毯就能修復好並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