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惠州已投三十億保護文物古跡

惠州已投三十億保護文物古跡

日期:2016/12/14 11:59:40      編輯:古代建築
    去年,惠州成功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4日,市政協“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提升惠州城市綜合競爭力”專題座談會上,市政協委員紛紛支招惠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建議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文化品牌。記者從會上獲悉,惠州有意打好“葛洪”這張牌,做大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產業。

    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表示,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建設和管理,要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加快項目建設、強化資金投入、做好立法保護。

    葛洪博物館計劃年內建成

    目前,惠州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000多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館藏各類文物10萬多件,古樹名木3500多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192條。

    去年,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帶火了羅浮山的青蒿園,也讓葛洪在羅浮山所寫的醫藥著作為更多人所知。根據計劃,選址羅浮山景區內大禮堂的葛洪博物館年內將建成。

    麥教猛稱,歷史文化傳承保護輻射帶動效應巨大。比如,“聚焦”葛洪,就大有文章可做,以此串聯起道教、青蒿、屠呦呦、中醫藥、養生等關鍵詞,推動文化開發、旅游宣傳、中醫藥產業和健康養生業發展。

    推進東坡祠一期、賓興館修繕工程

    麥教猛介紹,惠州近年來先後投入近30億元對葉挺故居、鄧演達故居、豐湖書院、黃氏書室等文物古跡進行修繕復原,特別是啟動博羅銀崗古窯場作為廣東省首批遺址公園建設,投入近8億元啟動東坡祠重修、賓興館修繕工作,使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

    他提出,要進一步強化資金投入,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大力落實文化遺產保護申報工作扶持辦法,加大各級財政對文物、“非遺”、古跡、名鎮名村等保護專項經費投入,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麥教猛強調,要全力推進重點文化文物工程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東坡祠一期工程、賓興館修繕工程,力爭博羅銀崗古窯場遺址公園、龍門縣三寨谷造紙作坊遺址項目有重大進展,確保葛洪博物館年內建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