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惠州:出土三處古碼頭的遺址

惠州:出土三處古碼頭的遺址

日期:2016/12/14 11:59:30      編輯:古代建築

在惠州博羅縣園洲鎮九潭義合村發現的古碼頭遺址。嚴初 攝

在惠州博羅縣園洲鎮九潭義合村發現的古碼頭遺址。嚴初 攝

史料記載關於古碼頭遺址的相關內容。嚴初 攝

    記者從廣東惠州市博羅縣新聞辦及博羅園洲鎮東坡文化研究會了解到,近日在園洲鎮九潭義合村發現的3處古碼頭,經過相關文獻佐證和專家考究,確證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游羅浮山時的登岸點。

    古碼頭遺址出土見證了宋代泊頭鎮繁華

    據博羅縣新聞辦介紹,編撰園洲地方志時,通過材料收集發現大量關於蘇東坡被貶惠州時停泊在原泊頭鎮到羅浮山游玩的記載。翻閱史料發現泊頭鎮即為現在的園洲鎮九潭義合村。從事文物工作30多年的博羅縣文化局原副局長黃觀禮也稱,33年前他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時到過此地,遺址處有一顆大榕樹,前面是一條河湧,岸邊也能見到一些紅石堤。由他主編的《博羅縣文物志》中,有關於泊頭鎮遺址的介紹,他認為九潭義合村為當年的泊頭鎮遺址。

    經調查取證,初步確定古碼頭位置後,今年2月23日,園洲鎮組織進行試探性挖掘,在相距200米的范圍內,挖掘發現了3個古碼頭遺址。第一個挖掘出來的古碼頭是一個七級埠頭,長5米,寬3.25米,石河堤數十米。第二挖掘現場古埠頭共十七級,長7.9米,寬2.6米;第三挖掘現場古埠頭有十一級,長7.1米,寬3.2米,3個古埠頭均用紅粉石建砌。根據初步探測,三個古碼頭相連接,總長度超過500米,是沙河支流目前發現的最長最大的古碼頭,見證了宋代泊頭鎮的繁華。

    大量史料證實古碼頭遺址就是蘇東坡泊岸處

    據民國《博羅縣志》載:“泊頭圩距山(羅浮山)十五裡,即宋泊頭鎮。廣惠二郡舟楫及自陸至者皆泊此。”泊頭鎮早在北宋以前已形成圩市,居住人口達7000人,曾是一個水陸交通方便、四方村民踴躍前來貿易的繁榮大鎮。

    公元1094年(宋紹聖元年)農歷九月二十六日,蘇東坡被谪安置惠州,攜幼子蘇過相隨,於這天乘船從東江進抵博羅,轉而先走東江支流沙河,至泊頭。次日晨,石灣巡檢史珏前來接待並擔任向導。中國蘇轼研究學會理事王啟鵬認為,這裡跟史料描述的地形相似,與“泊頭圩距山(羅浮山)十五裡”的裡程數相仿,而且《博羅縣志》記載,很多名人都在此停船上岸游羅浮山。

    為此,博羅縣還專門於3月1日邀請10多位專家學者舉行了相關座談會。專家學者提到蘇東坡的一篇《游羅浮題名記》中記載:“紹聖元年九月廿七日,東坡居士遷於惠州,舣舟泊頭鎮。明晨,肩輿十五裡實二十八裡,至羅浮山。”意思是說,蘇東坡在廣州溯江而上,在東莞縣石龍的東江處,轉入沙河,到博羅泊頭鎮,離舟上岸。

    遺址保護與開發結合打造旅游品牌

    古碼頭挖掘出來後,當地政府用清水清理污泥,並加設護欄對古碼頭進行了保護。當地政府官員透露,以蘇東坡泊岸遺址被挖掘保護為契機,當地將成立東坡文化研究協會,收集蘇東坡的相關資料,全面還原蘇東坡泊岸取道游羅浮的真實過程。在遺址旁建立蘇東坡紀念館,介紹他在惠州的重大政績及活動行蹤,尤其是在惠州期間所作的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作品。

    此外對遺址周邊進行規劃,建立紀念公園,通過雕塑小品、文化景牆、院落空間重組等,再現宋朝人民生活場景、展示民俗民風;同時對蘇東坡泊岸上羅浮的路線進行設計,開發綠道讓游客徒步或騎車到羅浮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