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京一房產工地現千年“饅頭窯” 急需保護

南京一房產工地現千年“饅頭窯” 急需保護

日期:2016/12/15 15:15:26      編輯:古代建築

 

  新華報業網訊 最近,考古部門在南京棲霞區仙林湖,發現一處古窯遺址,可能上溯至一千年前的宋代。近200平方米的發掘范圍內,兩座“饅頭型”的窯室緊挨著並排而立,內部保存著大量古磚,整體形制較為完整。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由於地處房地產開發項目內,古窯遺址急需保護。目前,棲霞區文化旅游局已經介入,回填、遷移,還是原址展示,文物部門將盡快拿出方案。

 “饅頭窯”曾有9個排氣“煙囪”

  經天路地鐵站東北方2公裡,仙林湖、廣志路南側的閒置地塊內,隨處可見考古勘探時,探鏟打下的直徑5厘米探孔。

  目前發掘已經結束,整個遺址面積接近200平方米。兩座古窯大小形制相似,依次呈現出入口處的工作間、窯門、窯室、火膛等組成部分。古代中國人燒造磚瓦、瓷器,就是依照這個順序,將坯體放入窯室,加熱成型後再取出。

  在窯室底部的磚牆上,有8組豎起擺放的青磚,每組由兩塊磚緊貼著,造型與今天的水壩非常相似。專家介紹,這樣擺放就形成了9條煙道。而磚牆後面的空間就是“火膛”。燒制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就從這裡排到空中。

  記者注意到,兩座古窯的窯室與火膛組合在一起,近似圓形。這是中國古窯中一種典型的“饅頭窯”。完整的饅頭窯,窯室還有“穹頂”,使其在地面上以半球體的形狀呈現,但時過境遷,“穹頂”早已消失無存,但因填埋保留下來的殘件,依舊勾勒出古窯的形狀。

 年代直指千年前的宋朝

  記者注意到,遺址內現存青磚的長寬高比例,與南京出土的南唐城磚非常相似。而根據目前的發掘成果,專家初步判定,兩座古窯是南唐之後的宋代砌成的,距今約1000年。2010年6月,堯化門也曾發現了3座宋代饅頭窯。據介紹,當時堯化門發現的那座宋代饅頭窯,其結構與此次仙林湖附近發現的古窯址幾乎一模一樣,但此次發現的古窯遺址規模更大。一位研究南京棲霞地區考古的專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目前在棲霞發現的古窯遺址多為宋明兩代,“燒造瓷器的可能性不大,基本上是燒磚的。”其中,明代窯燒造的一般是城牆磚。宋代古窯一般燒造的是墓磚。

  遺址未來面臨三種“命運”雖然地處城郊,但“家門口挖出東西”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不少居民來到遺址現場,好奇地拿出手機拍照,猜測著地下出現的磚結構設施是件什麼東西。當得知是一件文物後,27歲的小吳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希望能夠保護下來,以後還能看得到。”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遺址“無外乎是三種保護方式”:一是回填,也就是考古人員在完成清理、測量、標記之後,將遺址重新埋入地下;二是遷移,也就是通過專業手段,將古窯遺址從挖掘現場,完整地搬運至博物館,目前六朝博物館二樓展出的六朝陵墓墓門、墓室,就是通過這個方式保護的;三是原址保護展示,從保護歷史信息完整性的角度,這是最佳方案。也就是說,不移動古窯遺址,並劃定保護范圍,在遺址上方,加裝玻璃罩,使考古發掘現場定格下來,讓市民、游客都能看得到。目前,南京圖書館負一層,就是如此保護出土的六朝建康宮磚道遺址;鎮江市的西津渡古道遺址也使用了這個方案。

  目前,棲霞區文化旅游局已經介入古窯遺址的保護工作。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立即配合南京市文物局,與項目建設方聯系,通過多方協商,盡快拿出保護方案。

-記者手記文物遭遇房地產

  我們更關注文物之外當文物遭遇房地產,事件就超出了文物本身,政府部門、房地產商……各方如何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待,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南京歷史豐富,墓葬、遺址經常在工程建設中發現。據了解,作為需要盈利的企業,房地產行業並不希望在自家地盤內出現的古代墓葬能夠保留下來,“中國人忌憚鬼神,擔心留著古墓,消息傳出去影響銷售。”2013年3月,南京南站附近地塊,一處房地產項目內,發現6座六朝墓葬,其中不乏安葬王侯的高規格墓葬。在考古部門已經勒令停工的情況下,施工方堅持施工,挖掘機一開,泥沙俱下,古墓消失無蹤。此後,南站、衛崗等地,也先後出現小規模六朝墓葬被毀的事件。

  “此次出土的是古窯遺址,開發商可以結合綠地,做一個小景觀保護下來。”對於此次位於仙林湖的發現,這位業內人士比較樂觀,但最終結果還需要時間認證。處理是否能讓公眾滿意,考驗著文物部門的行政效率;也體現著開放商在經濟收益與公眾利益面前做出的選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