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大遺址保護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會在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召開,各路專家學者齊聚屈家嶺遺址所在地,共商我省大遺址保護、利用大計。
屈家嶺遺址發現於1954年,是長江中游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距今約5300—4500年,它是長江中游第一個正式命名的史前文化——“屈家嶺文化”遺址,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首批100處大遺址。去年,該遺址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十三五”文物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規劃。
建設中的屈家嶺考古遺址公園靜態投資5億元,以屈家嶺遺址文化內涵和價值特征為依據,以“稻作文明之源”為主題,展現史前文明、體驗農耕生活,規劃面積402公頃,結構為“一環兩帶三區”:一環,即貫穿遺址片區的環形道路;兩帶,即青木河和青木垱河兩條水系景觀帶;三區,即游客服務區、考古科研展示區和農耕體驗區。
目前,屈家嶺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主樓工程完成,水系恢復改造、遺址核心區建設穩步推進。建成後,屈家嶺遺址將成為集保護、展示、科研、教育、旅游、休閒為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