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水北調出土10萬余件珍貴文物

南水北調出土10萬余件珍貴文物

日期:2016/12/14 12:09:27      編輯:古代建築
    在歷經9年的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作中,河南不僅有鶴壁劉莊、安陽固岸、荥陽關帝廟、新鄭唐戶、新鄭胡莊、荥陽娘娘寨等6個遺址當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還出土了10萬余件珍貴文物,許多文物極具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破解諸多歷史之謎提供了難得一見的珍貴資料。

    淅川徐家嶺楚墓出土的一件戰國早期小口鼎上鑄有多達49字的清晰銘文,專家通過對銘文上“歲星紀年”的考證,確認該器物鑄造年代為公元前507年,印證了楚國實行歲星紀年的文獻記載。

    鶴壁劉莊墓地出土了象征權力和地位的齒刃石钺等一批珍貴文物,為研究先商社會結構和商人淵源等提供了資料,墓地中發掘的一座石棺墓,是中原地區已發現石棺墓的唯一例證。

    鶴壁關莊墓地發現清代西安府守備之墓,出土一批制作精細的金質頭飾,特別是一件印有喜鵲登梅圖案的金冠,寓意為喜上眉梢,金絲镂空,工藝十分精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安陽固岸墓地出土的東魏時期圍屏石榻,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為題材的圍屏石榻,對研究北朝繪畫藝術、民族融合等相關課題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發現了一批北齊時期通體彩繪的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和人面獸身、獅面獸身鎮墓獸,以及雌雄相配的豬、狗、羊等動物造型,特別是3件瓷器已接近白瓷,因其極有可能將我國白瓷制作工藝產生年代大大提前而顯得尤為珍貴。

    葉縣文集遺址發現了儲藏豐富的瓷器窖藏坑,出土了大量鈞瓷、青瓷、白瓷等金元時期瓷器,為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等學術課題提供了一大批珍貴資料。

    淅川下王崗遺址出土4件西周銅矛,根據出土地層證實了中國特有兵器戈從石鐮衍生出來的邏輯推斷。

    南陽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出土一批帶有銘文的珍貴青銅器,“鄂侯”“鄂侯夫人”“鄂”等銘文表明,至少有四代鄂侯在此埋葬,這對研究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國地望、鄂國歷史以及鄂、養、郡等古國關系等系列學術問題提供了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