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皈依和復古風潮讓民間資本瞄上了古宅
日期:2016/12/14 10:54:42   編輯:古代建築今年4月份,“一棟明清古宅將在美國網站上拍賣”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外界關注。近年來,國內買賣古宅並不鮮見,但公然在國際市場買賣古宅實屬罕見。據介紹,這棟建築占地9000平方英尺,長147.6英尺,寬66英尺,來自江西贛州。整棟古宅原定於4月18日在美國LiveAuctioneer網站上拍賣,起拍價是298萬美元,對它的估價為698萬美元~960萬美元。最終在中國民間志願者的壓力下,拍賣古宅的信息悄悄下線。
實際上近年來,已經有很多的民間資本湧向安徽、江蘇、浙江鄉間的那些建於17、18世紀的古村落,將一座座古宅變成了狂熱的金融產品。一場聚斂財富的“拆村運動”在江南的山野間掀起。
在這場聚斂財富的“拆村運動”中,有的純粹出於收藏愛好,但並非所有人都真的將收藏與商業分離。玩著玩著,商業的洪流挾裹著文化,蛻變為高端投資。
於是,在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連保存狀況一般、興建於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市場價格也已漲至三四十萬元一套。清代的古宅則有出價數百萬元一套的。例如浙江東陽一套古宅,占地810平米,叫價380萬。
不少投資者深入浙江、安徽、江西的鄉間,在那些面臨拆遷的古村中搜尋有收藏投資價值的古民居。一旦發現老房子就買下來,整體拆遷至異地,或存放於倉庫,或進行重建。
據稱,某位國際影星早在20年前收藏的十間古建築,其中有7間明清兩朝的古屋及古戲台等,這些建築有200年到400年的歷史,材料多為紫檀木等名貴樹種。這批老房子購自安徽,被拆散後先運到蘇州修補,最後運到香港收藏。
從2003年開始,上海某藝術品投資中心的老總就熱衷於收藏古宅,這位“玩家”目前收藏了8套來自江蘇等地古鎮的古民居。
如今,他開始轉向,將收購的古宅進行整體遷建。從磚頭到木板,都有專業人員拆解、封包、搬運,並做好編號,將房子的歷史及相關故事做好記載,入庫收藏。在江蘇同裡,他備有一座大倉庫,可以同時容納數百套拆解打包後的古宅。
最早投資古宅的是浙江和江西商人,他們經常在古村落收購一些拆遷的古宅,把拆下來的構件放到倉庫裡存好,或者直接整體搬過去。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曾被人遺忘在角落的古宅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並以驚人的速度成為一些富豪的新財富游戲呢?
可以說是近年來興起的文化皈依和復古風潮讓民間資本瞄上了古宅,其中房地產開發商更是一股巨大的古宅收購力量,不僅改變了上海、杭州等江浙一帶的高尚樓盤設計理念,甚至將復古之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據稱,在項目規劃設計中引入古建築元素的理念在近三年裡明顯增強。
於是,地產開發商派專人在全國各地收購有價值的老宅,買下後拆散,將磚木編號運到新樓盤中重新組裝,以休閒會所、風情古街的形式進行商業運營,用於促進物業升值。
據稱,大量內地的古宅被搬遷到經濟發達地區,打造成旅游景點、特色街區,有的還被私人改造成會所或者酒吧,使得古宅的價格水漲船高。
早在2001年,橫店集團就從浙江、江西、安徽等地收購明清古建築,組成明清民居博覽城。目前整個博覽城總共囊括了120多座古建築,主要供影視劇拍攝和旅游使用,同時租給一些文創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洋人也開始在中國收藏古宅!加拿大籍某華人富商,從2000年開始收藏中國古宅。第一件“藏品”是蘇州一座有260多年歷史的民居,他高價買下這棟古宅並修繕完整。他最得意的收藏是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浙江海寧舊居,距今已有480多年的歷史。
而國際資本也垂青古宅,杭州安缦法雲酒店就是古宅投資的代表。這個酒店整體依托於法雲古村,是歷史上杭州最早的居民聚集區,留存了大量古建築,與西湖風景區相得益彰。坊間傳言,為了高度還原古村的原貌,杭州安缦法雲酒店從江西搬來一批古宅進行填補。目前,安缦集團的酒店遍布全球,住宿價格最低4000元一晚,這些酒店均坐落於古宅、古鎮、古村落之中。
這種拆裝出售、買賣遷移、異地重建等已成為非法買賣古宅構件行為的冠冕堂皇的說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面對如此局面,7月3日,住建部、國土資源部和公安部首次聯手發布《關於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築和依法打擊盜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抓緊開展傳統建築調查建檔和掛牌保護工作,強調認定的傳統建築應實施原址保護,不得實施異地遷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認定傳統建築。之前,國家未出台相關政策限制非文保單位古宅的自由買賣。據稱,不少古宅收藏投資行為幾乎是在打政策擦邊球。隨著地方政府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地方對古建築保護有明文規定。有些地方就禁止將1911年以前、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買賣、拆遷。比如,安徽省目前就出文規定:禁止徽派古建築遷往外省。
此次通知的下發表明政府開始向古宅買賣行為亮劍了!
(來源:中國文物報 作者: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