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閒走古鎮窯灣

閒走古鎮窯灣

日期:2016/12/15 22:19:59      編輯:古代建築
圖為古鎮醬園一瞥。
圖為古鎮醬園一瞥。
 

依水而築的江蘇新沂市窯灣頭枕駱馬湖,腹貼大運河,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碧澄流長的水成就了它的繁華,使它變成了一件文物、一個敞開的博物館和一部耐人尋味的歷史書籍。

窯灣與歷史牽緣是在隋炀帝開鑿大運河後,船夫每經此地,總在這個曾是古窯址的彎頭處歇腳避風,窯灣之名由此而來。明清時期,它成了蘇北商業重鎮,商賈雲集,市井繁華,人氣旺盛,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帆載著各地的方言,興盛一時。現存的古民居、商會館、古廟、碑亭、古橋、古槐、古松都顯示著古鎮的悠久歷史。它的飲食文化也獨具一格,桂片雪花糕、小脆子等面點食品取自天然,五味俱佳而不失平和;綠豆燒酒在清乾隆年間即為貢品;信昌醬園至今還生產甜酒和鹹菜,上百個醬缸整齊地排在一起,上面覆蓋著罩笠,很是壯觀。

走在它曲折、迂回的街上,兩旁是古樸的明清建築。它們既有北方建築的穩實厚重,也有南方建築的秀雅靈巧。穿行其中,空間並沒有走出多遠,但時間卻仿佛已經跨越了千百年。

窯灣有兩條形成於明末清初的主街道,至今仍保持著原有風貌,一條是中寧街,一條是西大街。沿著一條幽暗的巷陌走進以居住為主的西大街,這裡既有富商人家的大院,也有小康人家的斗室。最後,我在陋巷深處一處幽靜的舊宅裡停下了腳步。陽光映射在灰垩剝落的牆壁上,恍如褪色的油畫。廳堂、門樓、廂房,仍保持了舊有的格局。鋪地的方磚長滿了青苔。被歲月煙塵熏黑的屋捨內,那些雲頭、斗拱和粗大的廊柱,顯示著昔日的華貴。令人驚訝的是無數的雕刻,那些各具風姿的人物、花鳥、走獸,在經歷了時光的淘洗後依然光彩照人。

細讀一個城鎮的發展史,總是有繁盛有衰落、有擴張有萎縮、有精美有粗陋,窯灣也不例外。慶幸的是,湖蕩如天然屏障,使古鎮避開了現代文明的侵蝕,淳厚的民風和水一般清洌的情味依然如故。

如今,這座始建於隋唐、全盛於明清、晚清後一度衰落的古鎮又漸漸煥發了生機,它以其獨特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靜谧、雅致、古樸的生活氛圍,吸引了無數為擁擠的都市生活所累的人們。一邊是舟楫往來的河流,一邊是歷經滄桑的老宅深院,自古到今的一切都毫無遮掩。連那見識過無數次月圓月缺的斑斑苔藓,似乎都在述說著一個個頗有意味的老故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