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風俗是件大事 過端午節需要傳統銜接與文化啟迪

風俗是件大事 過端午節需要傳統銜接與文化啟迪

日期:2016/12/14 21:02:08      編輯:古代建築
       粽艾飄香,龍舟鼓響,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這既是中華民族一個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內涵最豐富的節日之一。
        聞一多先生深情地說過:“唯其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和中國人同樣的古老,足見它和中國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離。”端午節內涵豐富、源遠流長,在2000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從名稱、內容到象征意義都發生過很大變化。漢晉之際,人們把憑吊屈原與端午節結合起來,並制定了龍舟競渡和吃粽子、掛香囊等活動,更加豐富了其文化內涵。辟邪與祈福、懷念與紀念、團聚和娛樂,端午風俗內容多樣,不勝枚舉。
       端午節風俗體現了中華民族世俗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創造,強烈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望和性格特征。這些風俗既有共性,又包含著個性。端午節風俗的文化精神包含: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尊重捨身報國的精神信仰;崇尚剛正不阿的道德人品,等等。這正是數千年中華文化所蘊育出的端午精神。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文化的開放與國際交流的擴大,有些年輕人與傳統的風俗漸行漸遠。聖誕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被商家炒作,為不少年輕人所接受。為了喚起人們對傳統的緬懷,對風俗的記憶,對文化的傳承,自2008年起,端午節與清明節、中秋節一起成為中國人的法定節假日。此舉表明我們國家的文化自覺和對風俗的尊重及保護,也為端午文化的傳承和光大提供了必要的時間和空間。然而,單是設立法定節假日還不足以改變西方節日喧賓奪主的狀況。
       “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見《資治通鑒》)民間節俗有著極強的文化整合力。我們的節日不僅需要放假,還需要重建,需要傳統的銜接和文化的啟迪,這些都離不開繼承、恢復和發展傳統的風俗活動。離開了傳統的風俗活動,抽掉了端午節應有的文化內涵,節日就會失去魅力。我們需要從傳承與建構民族文化的角度來重新認識端午風俗文化。這就需要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門組織好、開展好端午風俗文化活動,在保留節日風俗、保存節日傳統、保護文化之根的同時,還應根據當代社會實際與民族文化建設的需要,在傳承好傳統節俗的同時,有所創新、有所創造,使之更適應當代人的需要。
       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日。我們要把端午節這一富有詩意的日子,裝點成一個絢麗多彩的節日,讓中國人的端午情懷開出更加健康、燦爛的文化之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