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董宏猷:收藏書其實是收藏一段歷史

董宏猷:收藏書其實是收藏一段歷史

日期:2016/12/14 10:55:19      編輯:古代建築

        
                                  作家董宏猷  

  這是一個人的藏書史,也是一個人的讀書史。

  近日,兩本董宏猷的新書《江南淘書記》《江南淘書記乙編》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江南淘書記》是站在文學史的角度來“因書談人”;《江南淘書記乙編》則側重記淘書之趣,分享作者在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淘書、藏書的故事。長江商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作家董宏猷,他與我們分享了自己淘書的趣事。

  在漢口解放公園天心書院見到這個大胡子男人,穿著深藍色格子襯衣。皮膚黝黑,粗眉細眼,一副笑瞇瞇憨厚的模樣。真的與他交談起來,他卻有著不顯山不露水的智慧。他似乎還有一點點“太極功夫”,不能正面回答的問題,圓滑地擋回去,采訪他,你會明白,鋒芒畢露的才華會讓人變得成熟沉實。

  他說:“等我老了的時候,我得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好好寫寫。”

  專訪

  曾淘得80本魯迅的書,錢不夠等朋友來湊

  長江商報: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淘書的?還記不記得最早淘的是什麼書?

  董宏猷:我淘的第一批舊書是魯迅的著作,在武漢的古籍書店買的,當時在角落看到有魯迅和劉半農的書,一大堆。我就先選了魯迅的,一塊錢一本,買了有80多本。那個時候的工資一個月43.5元,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錢還不夠我買下那些書,我站在大街上等,希望有個朋友路過能借我點錢。還真的碰上了,買到了魯迅的書。第二天,我還惦記著未買下的劉半農的書,帶錢去的時候,老營業員說書漲價了,25元一本,我又猶豫了。再過幾天等我湊齊了錢去書店時,書已經被武大的一位教授全買走了。

  長江商報:你在書中分享了不少淘書過程中的趣事,甚至有在燒餅攤上淘書的經歷?

  董宏猷:每到一個城市,我一定會去逛一家書店,如果沒有買到自己喜歡的書,就會買本新上架的書,然後蓋上這家書店的章帶回來。

  我經常去浙江講課,順路在杭州淘書,有一次在耶稣弄堂古玩市場看見一個老頭在打瞌睡。我本能地看了一下玻璃櫥櫃,居然看到幾乎全套的《語絲》,包括創刊號。他又拿了梁啟超的《新民叢報》的合訂本給我看,還抱來了葉聖陶先生主編的幾乎全套的《中學生》雜志,所有的一起打包,2000元買了,這是我撿的一個大漏。

  還有一次在紹興賣燒餅的店裡看到一摞包燒餅的書,仔細一看都是上海作家的書,包括任大星和任大霖先生的書,那都是上世紀50年代的作品。我問多少錢,燒餅店老板說你要不要燒餅,我說來兩個吧。於是,那些書和燒餅一起,20塊錢給我了。雖然這些書不是很值錢,但是很有意思。

  這樣的淘書的故事都在《江南淘書記乙編》裡。

  下鄉帶的一箱子書,“吸引”來了我的妻子

  長江商報:《江南淘書記》裡說,媽媽為了給你買兩雙襪子,賣了你的藏書。在《江南淘書記乙編》的《藏書夢》裡又寫到媽媽為了補償之前賣的書,一夜沒睡,將全部積蓄二十幾塊錢交給你讓你去買朋友的藏書。這些年是不是有許多藏書的故事都是這樣“驚險”,有時候失而復得,有時候又失之交臂?

  董宏猷:我住的巷子裡有個大媽,她在“文革”的時候負責管理倉庫裡堆滿的收繳來的書,她知道我喜歡看書,就推薦我去買。我就買了一板車的名著回來,藏在自家的床底下。下鄉後,有一年冬天,去修新溝船闡。水利工地上,大冬天的,上面穿棉襖,下面穿短褲去河裡掏淤泥。給媽媽寫了封信,她給我寄了兩雙襪子。後來才知道,媽媽是賣掉了我床下收藏的書,給我買的襪子。我所有的收藏就此沒了。

  收藏舊書,也有喜悅的時候。多年前,一位書友告訴我,武大附近的舊書店來了一大批舊書。我去看了,果然堆了半邊屋子。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前後的書籍,有許多著名作家那時候的最初版本。我第一次去,就買了好幾麻袋,連續去了好幾次,淘了整整一個月。消息傳開後,很多朋友都去了。

  收藏書,其實也是在收藏一段歷史。等我老了的時候,我得靜下心來好好讀讀,好好寫寫。

  長江商報:書裡不僅有你淘書的故事,還寫到你下鄉插隊時也帶了一木箱書?

  董宏猷:剛下鄉的時候,我沒有什麼行李,最重的就是一箱書,大部分是詩集。我的房東是一個生產小隊的會計,他的愛人我們就喊嫂子。她接過這個木箱子,說“哎喲,好沉!這是麼東西呀!”我這個人從小就喜歡開玩笑,馬雅可夫斯基曾經說“詩和歌就是炸彈和旗子”,所以我就說“這是炸彈”。這句玩笑話被人當了真,後來就有人特別緊盯這個“帶著炸彈來的男孩”。我們大隊裡有個女知青就來采訪我這個“帶著炸彈”的男知青,向我約稿,後來還幫我抄寫《茅棚詩篇》。再後來,這個女知青就成了我孩子的媽媽。

  藏書如火炬接力,我暫時充當了保護者

  長江商報:“家中頂天立地幾排大書櫃裝滿了,就開始堆在牆邊、地上、板凳上。”家裡都是書,你太太介意嗎?

  董宏猷:書越來越多,房子卻不會變大,這樣一來,家裡就變成了書庫,到處堆的都是書,亂七八糟的。沒有哪個家庭主婦不頭疼的。不過這漫長的收藏過程中,我覺得藏書就像火炬接力。我去年在上海買到徐志摩的詩,書的扉頁上寫著:“陳松年,1932”。我後來查了一下,陳松年是陳獨秀先生的第三個兒子。這本書輾轉到了我的手上,我不知道將來這本書會被誰再收藏。因此,藏書其實就是在傳承歷史與文化,我只是暫時充當了書的保護者。我此生的夢想,就是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有一個小院,有一座小小的藏書樓,收藏著我的書,妥善地安放它們,讓它們不再顛沛流離,也不再長期躲在麻袋裡,而是堂堂正正地擺在書架上,被細心珍藏。

  長江商報:前幾年,你寫了電視劇《漢口碼頭》,後來又出版散文集《好大個漢口》。你覺得武漢成為一個愛閱讀的城市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董宏猷:打造“讀書之城”,首先從盡快恢復被拆掉的書店開始。要重視書店的網店建設,合理分布。在那些新社區裡,要像重視醫療設施、教育設施一樣,重視書店建設,同時積極鼓勵民營書店的建設,多給民營書店、實體書店優惠政策。

  這些年來,武漢市的讀書活動開展得蓬蓬勃勃,湧現了許許多多的閱讀組織,閱讀推廣人,這是一個好事情。武昌區的蒲公英閱讀小鎮,活動越辦越好。漢陽區的物外書店,聘請了台灣誠品書店的陳富珍女士來主持。當然,我也要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去年,我被評為湖北省的“十佳閱讀推廣人”。今年又被評為武漢市的“十佳閱讀推廣人”。武漢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我希望熱愛閱讀在武漢蔚然成風,讓武漢三鎮處處飄著書香。

  我此生的夢想,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有一個小院,有一座小小的藏書樓,收藏著我的書,妥善地安放她們,讓她們不再顛沛流離,也不再長期躲在麻袋裡,而是堂堂正正地擺在書架上,被細心珍藏。—董宏猷

  董宏猷

  湖北鹹寧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長篇小說《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十四歲的森林》;系列小說《胖叔叔》《小男生小豆包》等;科幻小說《山鬼》、小說集《湖畔靜悄悄》、詩集《帆影》、散文集《白壁賦》以及長篇文學報告等多部作品。

  《江南淘書記乙編》書中所附的圖書書影及裝幀設計,具有較高參考價值和收藏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