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上泸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千年古鎮

上泸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6 18:35:25      編輯:古代建築
  上饒縣訊 徐光寶 鄭萬文報道:今年以來,上饒縣上泸鎮黨委、政府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統籌鎮村發展,緊扣鎮情找准定位明思路,立足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加快生態文化古鎮建設,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千年古鎮。

  該鎮位於上饒市南40公裡,毗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和大坳楓澤湖旅游度假區。全鎮總人口27360人,下轄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和1個林場,土地總面積65.3平方公裡,素有“七山一 
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譽。上泸自唐代建鎮,自宋代興盛至今,是上饒南部古今之重鎮,享有“千年古鎮”之美譽。上泸四山疊翠,一溪碧溪,千戶競秀。該鎮物產豐富,山水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旖旎,十二景觀妩媚。該鎮文化底蘊深厚,自古文風鼎盛,歷代名人輩出,是北宋御史中丞、文學家余堯弼,南宋理學家朱熹得意門生陳文蔚,黃埔軍官、北伐名將余輝照的故裡。上泸人民亦秉承先輩好學遺風,孩童青年皆奮發讀書,農民耕作閒時也舞文弄墨。上泸鎮農民文化大院是全市農村社區文化的典范,有老年體協、農民書畫創作等群眾組織,有高跷、腰鼓、秧歌、健身、門球、器樂、快板小品活動隊,在歷年的旭日廣場元宵燈會上,上泸表演的高跷猴王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每年一度的農民文化藝術節熱烈而歡騰,編印的《泸溪•農民詩詞集》為群眾廣為傳閱,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凝聚了廣大群眾的心身,推動了上泸精神文明建設,淨化了社會風氣,公民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普遍提高。

      今年5月, 新一屆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深入開展“走進古鎮、融入古鎮”大討論活動,進一步攪動干部群眾思想,促使全鎮上下轉變觀念,積極為上泸發展獻計獻策,形成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的濃厚氛圍。由此明確了“立足生態求發展,打造文化顯亮點”的發展定位,積極探索生態文化古鎮建設的新路子。該鎮把生態、文化事業進行大規劃,經濟發展上注重利用生態資源,扶持小水電等環保型項目發展;集鎮建設按照“一軸一街一河四區”格局,通過規劃,把集鎮建設與文化事業有機結合起來,將文化元素融入集鎮建設之中;新農村建設從嚴控制詳規,打造裡泉公路景觀帶,控制沿路建築,保護兩旁樹木,加大環境整治,保持公路暢通整潔,在落鶴亭、泉洋古井等地,增加沿路文化景觀。目前,已投資380余萬元,完善了集鎮排水系統、續建320米商業街、硬化了毛源、江家、小源、苎圳及鯉魚灘公路,隨著新農村建設試點及泉洋、毛源、江家、苎圳等中心村建設,已構建起資源共享、良性互動的鎮村人居一體化格局。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今年1-6月,已完成財政收入39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目前,該鎮正積極籌備舉辦上泸鎮第二屆農民藝術節,大力引導發展群眾文化,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