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千年古鎮西塘三把刀(圖)

千年古鎮西塘三把刀(圖)

日期:2016/12/16 18:37:44      編輯:古代建築

錢錦明的剪紙

王亨的版畫

徐永明的竹雕

  日暮西沉時,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箱來到千年古鎮――西塘。預約過的客棧女主人親自到嘉善火車站接我,女主人的纖秀甜美頓時打消了初始陌生的一絲心悸。隨著小面的千彎百繞地穿行,隱約中滿目的油菜花正璨然綻放。

  總是晚睡的我,終於有了一次酣暢的自然醒。靜靜的早晨,偶爾聽見外面西塘人的幾句寒暄。拉開藍底兒白花兒的窗簾,天光已然大亮。輕輕推開窗棂,一股清新的涼爽沁人心脾。早起在河埠上清洗、晾曬的衣服和床單形成了一道特別的生活美景,勤勞的西塘人已經開始了新的一天。

  雖然周一至周四西塘不收大門門票(50元),但我還是買了一張含大門票的聯票(100元,包括五姑娘主題公園及其他11個景點),或許心底裡隱約還是希望能為西塘作一點小小的貢獻吧。一張名片導游圖,將我引領進一個個景點。沒有團隊旅游趕場子似的忙碌,很閒散地游走在青石板上,走走停停進進出出,享受著濃郁厚重的西塘文化。

  西塘的文化與經濟獨具魅力。步入中國鈕扣博物館,立刻便感受到小鈕扣大經濟,為西塘人帶來的富足;走進西園,朱念慈現代扇面真金書法藝術的絕妙,百名篆刻家傾情奉獻的西塘百景印章、印花和邊款,都值得細細品賞;在中國酒文化博物館,頗為感觸西塘的美酒造就了才子芸芸;在護國隨糧王廟,當年七老爺為救濟漁鄉百姓,散盡皇糧而自盡的傳說,讓今天的我們不由得不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西塘的“三把刀”,我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三把刀和他們起居生活的古老宅院。

  第一把,是錢錦明精於剪紙藝術的剪刀。錢先生所居住的“桐村雅居”,原本是清朝嘉慶年間一江姓徽商的宅院。因江家是西塘首富,宅院的建築風格、工藝、選材用料等都十分考究而富有韻味。歷經百年滄桑,而今重新修整後的桐村雅居,已成為西塘一處別有情趣的宅院景觀。登上二樓,這兒展覽著近千幅創作題材多樣又細膩變化的剪紙作品。舊宅新院,古今人文的交融,讓我對這位藏匿於民宅中的錢先生欽佩不已。他不僅擅長修剪盆景、收藏鐘表,更酷愛書法、剪紙,並在國內大小報紙發表作品2000余幅,實乃奇才!如獲至寶般求得一幅他親筆題詞的西塘水鄉風情的剪紙,真是不虛此行。

  第二把,是王亨父子風格各異的版畫藝術的刻刀。他們是西塘望族王氏的後裔,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現在王亨老先生所居的“醉園”,是塔灣街宅院的偏廳,有四進院落。我進去時,年屆七旬的王老先生似白發仙翁般正逍遙地靠著躺椅,曬著太陽,看著報紙,那情那景真是令人好生羨慕。

  第三把,是中學物理教師徐永明竹雕藝術的竹刀。徐永明居住的“水陽樓”,屬於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築,堂樓式結構,外觀為石庫門、風火牆。隨處可見的珍藏古玩、書畫和楹聯,為居室增添了濃濃的儒雅之氣。臥室內精美的雕花大床更是在電視連續劇《畫魂》中幾度亮相。“不務正業”的徐老師,最喜植竹、賞竹、雕竹,或浮雕或圓雕,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不構思精巧,惟妙惟肖。20多年來對竹雕藝術的癡迷,令他成績斐然。而他對藝術的熱愛,更深深地影響並造就了他女兒的藝術之路。

  古樸的宅院,藏隱於其間的這三把刀,竟然讓我回味久久,感慨多多!感慨西塘古鎮中尋常百姓人家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感慨那“生活就是創作、創作就是生活”的草根文化及其演繹的平而不凡的藝術魅力。

  另外,令我最震撼的是張正大師的根雕藝術。1999年,張大師作為西塘引進的人才,落戶於此。在他的根雕藝術博物館,我不僅震撼於他大型作品的氣勢恢弘、造型精美;震撼於他七分天然、三分人工,因材因態的巧奪天工。這位被譽為“東方之子”的奇才,竟然有500多件巨幅作品被載入吉尼斯之最!

  此行還有兩個特別的小收獲,一是買了一組手工繪制的西塘水鄉圖,很簡潔的黑白線條,勾勒出水鄉的靜谧與纖塵不染。二是購得一對宜興紫砂的小腳丫,上面繪著一對蜘蛛,取“知足常樂”的寓意。把玩於手中,真是感慨萬千。

  太多的回味與不捨,讓我迷戀著西塘,迷戀著這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平淡的生活,不平凡的質樸與厚重,是汲取了古鎮千年的靈氣而締造的精華。給我一個人寂寥的西塘行,帶來了無限溫暖的享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