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疊溪古鎮:廢墟上又聞書聲

疊溪古鎮:廢墟上又聞書聲

日期:2016/12/16 18:17:32      編輯:古代建築
趙佳峰 制圖

  重建中的學校已沒有活動的 空間,廁所旁邊約40平方米的空地,就成了學生們讀書的“寶地”。

  希望在廢墟上重新升起,愛心讓上海和四川緊密相連。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際,東方早報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將再次出發,目的地是地震十個極重災區之一的茂縣疊溪中小學。

  繼此前成功舉辦過三期雪域童年——邊遠地區支教行動之後,第四期“雪域童年”今天開始招募志願者。

  活動時間表:

  4月9日-4月25日:

  公開招募志願者

  4月25日-5月4日:

  志願者選拔、體檢、培訓

  5月上旬:

  開始為期兩周的支教行動

  參與者:

  青年職業精英。受過良好教育並有一定專業特長,25歲至45歲間,身體健康,無不宜入高原相關疾病,能配合主辦方的活動時間。

  報名方式:

  登錄東方早報網站http://www.dfdaily.com/xytn/

  或發個人資料至:dfjh@wxjt.com.cn

  或致電:021-62471234-68361

  早報記者簡光洲發自四川茂縣

  4月8日,四川茂縣疊溪古鎮,海拔2400米的岷江上游。

  6時20分,月亮還掛在西天,天色剛泛白,疊溪中小學的學生們陸續起床,6時50分,伴著仍點亮的路燈,學生們走進教室早讀,琅琅的書聲在寧靜的校園裡飄蕩。由於學校在重建中,到處是工地,為了防止學生出現意外,當天值班的五名教師比學生們起得更早。

  學校裡有一塊巨大的巖石是著名的“點將台”,是傳說中唐朝女將樊梨花征西時的點兵之處,在1933年大地震中曾出現裂縫,“5·12”大地震又讓其上的一座碉堡完全垮塌,兩幢宿捨樓也在成為危房後被拆除重建。學校周邊的山體大面積滑坡,地震破壞的痕跡到處可見。

  今天起,早報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再次啟動並開始招募志願者,第四期支教行動的目的地就是這裡——四川茂縣疊溪鎮中小學。

  茂縣112所學校全受損

  上海和四川,一個在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但在這次大地震中,上海人民一直是感同身受。去年地震發生時,早報曾先後派出數十名記者深入災區采訪。此後按照國家統一的部署,上海市又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的重建。而此次早報雪域童年又將走進極重災區茂縣。

  茂縣是全國羌族人口最多的縣,現有人口10萬余人,其中羌族人口占近九成。茂縣教育局局長謝世旭向早報記者介紹,去年的大地震讓當地絕大多數校捨成為危房。“當地積累了幾十年的軟硬件教育設施毀於一旦,教育系統一度全面癱瘓。”

  據了解,這次大地震給茂縣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茂縣112所學校全部受損,其中90%已經被專家鑒定為危房,剩下的10%也是“裂而未倒的廢墟”。相比幸運的是,地震中,茂縣的學生死亡人數只有13人,且沒有一例是因校捨倒塌而造成的。

  茂縣由於境內為高山峽谷地形,境內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5·12”地震後曾一度通信中斷、道路阻絕,成為孤城。中央果斷決策,向該地區空投傘兵,2008年5月14日中午15名空降兵成功傘降茂縣,於當日15時許第一次傳回了茂縣災情。

  從茂縣縣城向西北65公裡就來到疊溪鎮,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也在茶馬古道的分支上。“5·12”地震讓疊溪中小學的師生們經歷了一次“生死劫”。疊溪中小學校長李昌才介紹,大地震中學校的校捨也都成為危房,幸運的是,在老師們的有序組織下,疊溪中小學全校無一人傷亡。

  地震發生後,當地不久就下起了暴雨。老師們把所有的學生都轉移到鎮上一個木架結構的老倉庫裡。女老師負責照顧學生,男老師冒著大雨和余震不斷的危險,從食堂裡搶出大米為學生們做飯。

  在這期間,除了附近的一些村莊家長們把孩子們陸續接走外,學校的老師陪伴著孩子們一起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日子。10個不眠的日日夜夜裡,老師們輪流通宵值班守護著學生,直到5月25日,老師們才把最後一個學生送回家。

  課余在廁所旁空地讀書

  由於校捨仍在建設之中,一年來,疊溪中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們食、住、學都只能是在臨時的帳篷和活動板房裡。

  搬進新的教室,不用再在冬冷夏熱的板房裡上課成為學生們最大的心願。六年級的王秋松說,“大地震摧毀了我們的房屋,教學樓已經不能住人了。老師們用他們的雙手,給我們搭建板房,非常簡陋,但是我們要堅強,不怕苦。現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個美麗而寬敞的教室。”

  記者在茂縣采訪時看到,盡管各所學校仍然隨處可見地震後的廢墟,還有雜亂的基建工地,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學生們的學習進度。

  地震後茂縣學校處於全面停課狀態,從去年5月底起,老師們就開始自己動手搭建簡易的帳篷,7月12日,學生們終於如願走進了帳篷學校,又在8月走進了老師們搭建的板房教室。如今,王秋松說自己比地震前要懂事不少,“老師們用木板給我們搭起了房子,非常簡陋,但是我們要堅強,不怕苦。”

  由於教學樓、學生和教師宿捨樓都在重建,原本不大的學校如今已經沒有活動的空間。學生們在課余的時間裡自習或讀書,也同樣沒有地方。記者注意到,在廁所旁邊約40平方米的空地,就成為學生們讀書的“寶地”了。

  在得知上海的志願者將要來學校支教的消息後,五年級的學生唐秋靜非常期待。“親愛的上海老師們,你們真好,你們都有一顆高尚的心,我真想你們現在就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你們來了。”唐秋靜清澈的雙眼閃動著熱情,而同一年級的李開華也怯怯地拉著記者的手,央求記者轉達她的話:“上海的志願老師,你們好。我們很歡迎你們能夠來到我們疊溪中小學。我們都很期待你們的到來,不管你們什麼時候來,我們都會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你們。真希望你們能夠早日到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