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旅游的一點思考
日期:2016/12/15 23:44:18   編輯:古代建築過慣了城市生活,趁著過年假期,約上好友自駕前往西塘——一個百度口碑較烏鎮、周莊更為原生態的古鎮。
也許是過年,和我們想到一起的城裡人特別多,上海、江蘇、浙江的車子已經排到了景區門外。一些身穿保安服、操著嘉善口音的男子指揮著過往的外地車輛:“來來來,10塊錢一個車,到大門口買票。門票100塊。”
門口售票處門庭若市,由於事先在網上做好了攻略,我們以每張80元的價格,預定了4張門票,在購票時被告知記者憑證件可以享受免票,強大的職業榮譽感陡然上升,第一次享受到除了采訪以外的特殊“優待”。
但是愉悅的心情馬上被進門之後的人流攪得消失殆盡,感覺又回到了城市高峰時段的街頭,只能隨著人流往前,根本不容你選擇游覽的線路。一眼望去,河邊、湖面、橋頭,就是宋丹丹的那句“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沒辦法,只能找個小店先把午飯解決掉。因為我們到得比較晚,吃飯高峰已經過了。一個四五十歲的女服務員,邊收拾旁邊的桌子,邊不時指著窗外河裡的游船,嘴裡念念叨叨:“這些游客哦,真是傻,西塘有什麼好玩的?”
聽她這麼一說,我們覺得挺奇怪,很少有當地人會當著游客的面說這種話,便攀談了起來。了解到她平時在酒廠上班,這樣的旺季就到飯店裡來打零工掙點錢補貼家用,按說是享受到了古鎮開發的好處。
但顯然對於更大的得益者,她有很多的不滿和不平衡,抱怨西塘開發後水變髒了,物價上漲了,打破了原來閒適的小日子,每家每戶不是自己開飯店就是租房子出去建旅館。
後來又來了一桌吃飯的,於是她又在他們旁邊絮叨開了。這算是小老百姓表達不滿的一種無奈之舉吧?
走出飯館,五米一處炸龍蹄,十米一個芡實糕,到處都是假古董,滿街都是粉蒸肉。這種旅游環境根本看不見半點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
“我們晚上在景區的旅社住宿,早上出來買點東西,再回去又要收門票100元,太不合理了。”一位江蘇游客則在出鎮口憤憤不平。
濃厚的商業氛圍嚴重影響到了西塘的秀美風韻,古鎮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這樣過度商業開發就好像被逼著喬裝打扮出去賺錢。
古鎮旅游商業化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會打破江南小鎮原有的寧靜風貌,到處都是一些惡俗的商鋪吆喝聲,成了一個大賣場,最終損害的還是當地老百姓的利益。
說到旅游資源的保護,我覺得杭州在這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因為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經濟,它的發展會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所以經濟發展與保護文化遺產的關系是成正比的。我們並不反對商業開發,而是反對“無序、盲目、野蠻”的開發。
走出西塘,我很慶幸我們杭州旅游管理者的眼光和魄力。我想對西塘的開發者說,這樣一個極具文化歷史內涵的地方能夠保留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如何科學地挖掘古鎮的旅游資源,管理者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