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對於洛帶古鎮來說,是再一次“浴火重生”。 這一天,古鎮到處散發出迷人的現代藝術魅力。閒置已久的洛帶糧倉華麗變身為現代藝庫,京、滬、蓉100多位當代藝術名家的藝術佳作在這裡閃耀生輝;位於洛帶的“中國藝庫”迎來首批12位藝術家入駐;而在廣東會館,為期一個月的異視——觀念攝影九人展啟動,古鎮新聲——搖滾音樂節的開幕……集創意、趣味、互動為一體創意集市的出現,這一系列文化活動讓洛帶這個客家古鎮更加活色生香,化身為中國當代藝術一朵新葩。
按照國家旅游總局提出的“東有周莊、北有平遙、南有麗江、西有洛帶”的中國四大旅游古鎮發展格局,龍泉驿區委、區政府放眼全國各地古鎮發展歷程,用世界的眼光和開放的思維,重新審視洛帶古鎮發展思路,提出了洛帶古鎮不僅要擁有客家文化內涵,還需要有現代藝術創意產業,因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是提高游客滯留時間,提高服務水平和現代文化藝術的創意產業。自從2005年世客會完成第一次轉身以來,洛帶古鎮不斷復古求變,將歷史文明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為成都打造繼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藝術“第三極”,增添沉甸甸的砝碼。
功能之變
從物質“糧倉”到精神“藝庫”
方力鈞、岳敏君、羅中立、王慶松、丁方、朱金石、楊福東、周春芽、何多苓、陳文令……國慶大假第六天,在洛帶古鎮旅游的游客不期而遇了一場藝術盛宴,一場“‘極地張力’——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當地藝術家邀請展”,把千年古鎮洛帶引入到現代藝術的神聖殿堂。
來自京滬蓉三地的94位當代藝術大腕們,帶來了160余件作品,這些作品總價值近億元,其中北京藝術家方力鈞的巨畫《漩渦》就占了五分之一,價值近2000萬元,在近年來成都舉辦的大型藝術展中,都極為罕見。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鄧樂、張修竹、郭燕、陳秋林、邱光平、梁克剛等12位知名藝術家還宣布入駐洛帶古鎮,在這裡開辦工作室全心搞創作。
洛帶古鎮此番吸引一批重量級藝術家的,是由“糧倉”升級而來的“藝庫”。毗鄰古鎮甑子場入口,有一處歷經50多年風雨的老房子,多年來處於半閒置狀態,這就是洛帶糧庫,占地約30畝,其中,糧倉部分約7000平方米,沿街辦公樓約1500平方米。糧庫已逐漸失去了過去的功能,在寸土寸金的古鎮上,如何發揮更大的功能?
龍泉驿區委、區政府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和論證,決定在洛帶古鎮締造第二張名片——現代藝術。今年8月,集創意研發、藝術家畫廊、旅游體驗、文化娛樂、教育培育、高端交易、生活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項目——中國藝庫創意文化產業園簽約落戶洛帶古鎮。據投資方四川齊盛實業公司董事長陳學建介紹,中國藝庫將投資10億元,在洛帶古鎮建設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以當代藝術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如今,經過1個多月的精心創作,洛帶古鎮老糧庫被徹底改造成極具LOFT風尚的,具有流動性、開發性、透明性和藝術性的藝庫。“洛帶不再只有雞公車、客家龍,現在還是一個藝術古鎮,有如一股新鮮血液注入我們客家文化中來。”洛帶古鎮八角井社區居民廖大爺在國慶大假中搶先接受了現代藝術的熏陶,作為糧倉曾經的工作人員,他自豪感倍增,“以前這裡提供物質糧食,現在要為大家提供精神糧食了,我們打心底高興。”
“藝庫開張當天,就迎來近萬人,此後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游人前來欣賞藝術作品,人們對於藝術的渴求連我們都有些始料不及。”齊盛實業相關人士昨日高興地告訴筆者。而對於中國的藝術家們來說,“糧倉”也成為了繼藍頂、濃園、北村、西村後,成都又一大當代藝術創作基地。
定位之變
從客家古鎮到藝術名鎮
洛帶鎮的聲名鵲起,標志性事件出現在2005年10月。世界客屬第20屆懇親大會在洛帶召開,全球轟動。洛帶因此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確立。古鎮上的商鋪由無人問津,變為炙手可熱,30平方米的商鋪,月租金現在已飚升至6000元。務了一輩子農、打了一輩子草鞋的巫雲芳,而今在古鎮上打草鞋,一年都能收入六七千元。
然而當古鎮旅游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之時,僅僅依托現有的古建築,依托客家文化,洛帶古鎮依然有被同質化淹沒的趨向。在“一街七巷子”的狹小范圍之內,如何讓洛帶再度蛻變?無論是2005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之前,作為農村集市的洛帶古鎮,還是之後變身為旅游目的地,洛帶都是歷史古鎮。在全國,所有的古鎮都是因歷史而成,曾經的洛帶古鎮也是如此。
按照國家旅游總局提出的要求,洛帶需要又一次的自我超越。於是,再造一個文化洛帶,一個滿足世人物質世界逐漸富足後的精神世界的洛帶,刻不容緩,這不僅僅是保護的問題,是發掘,是洛帶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雙重發掘。
“事實上,近年來,市領導到龍泉調研時多次指出,要做到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龍泉驿區委、區政府經過反復調研後也提出,將洛帶建設成為中國第一藝術古鎮,成為中國的小巴黎、中國的維也納,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當代藝術第三極。”決心讓洛帶古鎮走向世界的龍泉人,將從前客家古鎮的發展定位重新調整為藝術小鎮。
放眼全國,“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瞄准現代人對文化的心裡需求,豐富歷史文化,增強現代文化的內涵,精心打造了一批文化休閒項目,新建了“逸飛之家”、“蚬江漁唱”文化展示館等人文類景點,向廣大游客展示周莊獨特的文化魅力。目標鎖定現代藝術的洛帶古鎮,將與省內的天府古鎮群,以及全國眾多古鎮群落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以世界的眼光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兼顧民族性與世界性。
業態之變
從傷心涼粉到藝術產品
“以前到洛帶古鎮,傷心涼粉是必吃的,那種驚天動地的辣,頭頂冒煙,額頭出汗,鼻根發癢,眼淚花直滾,叫你吃得好傷心。這種刺激的感覺,讓人聯想到生活的艱辛,聯想到背井離鄉的客家人,思念家鄉的傷心。”游客楊思奇談起洛帶古鎮的美食美景,如數家珍,“但是去的次數多了,能夠讓腳步停留下的東西,也慢慢變少了。好在藝術的氛圍在洛帶逐漸形成,耐看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多。”
讓楊思奇大呼耐看的藝術活動,在國慶大假期間吸引了如潮的游客。斯時,上百位藝術家的佳作在這裡閃耀生輝,12位藝術家首批入駐,一群穿著潮流,打扮時尚的潮流達人,更讓古鎮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相映成趣。“我們都是奔著搖滾音樂節和創意集市而來的,在古鎮舉辦時尚、創意的活動,這絕對是一種潮流。”來自成都的潮流達人小米是個搖滾迷,在成都舉辦的各種搖滾音樂節上幾乎都能見到她的身影,而在洛帶古鎮舉辦的搖滾音樂節讓小米覺得很激動。她說,古鎮的清幽與搖滾的震撼結合起來,能帶來一種更加時尚的沖擊力。來自成都本土和國外的搖滾樂隊的現場演繹,讓小米們享受了一次非同凡響的搖滾。
而同樣在當天五鳳樓的創意集市上,來自成都的創意達人們帶來了上百種純手工的的創意商品,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鐵絲制作的變形金剛、橡皮泥捏成的盆栽等一系列手工創意扯足了游客的眼球。創意集市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流行,是一種自發組成的小型集市,能與國內外的跳蚤市場媲美。不管是搖滾音樂節還是創意集市在洛帶古鎮的出現,都為古鎮打造藝術洛帶增色不少。
客家文化加上當代藝術的雙重吸引力,讓洛帶古鎮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黃金周攬客72.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1億元。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藝術活動,僅僅是洛帶古鎮業態由傷心涼粉、天鵝蛋等客家美食美景向現代藝術產品轉型的第一步,在不久的將來,精彩紛呈的藝術活動將成為古鎮的常態。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梁克剛認為,成都是繼北京、上海之後,最有現代文化藝術氛圍的城市,洛帶古鎮這個極具文化氛圍的小鎮,將為成都打造中國藝術“第三極”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和而不同
多元選擇破解同質化瓶頸
“在洛帶發展現代藝術,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龍泉驿區相關人士告訴筆者,洛帶文化產業發展底蘊深厚,近年來獲得諸多行政支持,在去年更是三喜臨門:洛帶古鎮文化產業開發項目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物局、建設部將洛帶古鎮評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文化部將洛帶古鎮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礎,此次洛帶古鎮的第二次華麗轉身,也就有底氣十足。按照中國成都洛帶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中國藝庫建設規劃,將構建六大圈層、十五大板塊,打造以當代藝術為特色的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建成以後將是西部地區最具規模的現代文化藝術創意產業聚集區,全部建成之後預計占地近千畝,計劃通過專業規劃及建設運營,將以當地藝術為核心整合各類文化創業產業資源,統領西南地區藝術資源,打造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第三極。
而中國現代藝術村則將以道教珍品館為中心,向外延伸九大主題珍品館:佛教珍品館、廣彩珍品館、石刻珍品館、烏木藝術珍品館、翡翠珍品館、金銀藝術珍品館、樹化玉珍品館、陶器珍品館、遺失海外國寶復制珍品館。與此同時,建設洛帶客家民間工藝品一條街、“老天地”酒吧一條街、玉石工藝品制作體驗一條街、音樂舞蹈演繹長廊等創新體驗互動式商業街,彌補珍品館區靜態觀摩過多、動態消費過少的不足。
有了中國藝庫和中國藝術村量大項目作為支撐,有了多元的現代藝術選擇,洛帶古鎮也就突破了“同質化”這一古鎮發展歷程中最大困局,將在強手林立的中國古鎮群落中灼灼生輝。
龍宣 趙一/文 劉茂安 李瑩/圖
延伸閱讀
中國當代藝術的三分天下
梁克剛(著名藝術家): 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發展離不開國內幾個作為當代文化孵化溫床的重要城市。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星星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牆外的出現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標志性的開端,北京已經成為可以和紐約、巴黎等藝術大都會比肩的亞洲新興藝術中心城市。
上海歷來是中國最為開放的文化與經濟口岸,自開埠近兩百年多來一直在中國擔當著領風氣之先的城市角色,2000年上海美術館在當屆的“上海雙年展”中全面引入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成為展示當代藝術的中國第一家國家級官方美術館。
提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發展有一個城市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西南地區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城市—成都,成都自古人傑地靈,富庶平安,才人輩出。作為國內三大頂級美院之一的四川美院為中國當代藝術界輸送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川美恢復高考後最早的幾屆優秀畢業生很多來自於這個天府之國的首善之城,如今他們大多已是支撐中國當代藝術國際標高的中流砥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像如今已如日中天的著名當代藝術家張曉剛、何多苓、周春芽等人在成都玉林小區率先聚集,拉開了成都作為中國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當代藝術創作基地的大幕。如今,成都藝術家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界無法忽視的一個重要而龐大的創作群體。
而本次展覽的舉辦地洛帶古鎮也正在計劃發展成為“第一藝術小鎮”,未來必將形成龐大數量的藝術家聚集群落,整個成都也自然會因其良好的藝術生態活躍的藝術氛圍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版圖上可以與北京上海相提並論的又一重鎮。
采訪札記
在繼承中創造性發揚
近年來,對古鎮的宣傳、開發和打造成為各古鎮的政府和旅游部門精心策劃和大力實施的工程,其聲勢之浩大、成效之明顯,那些沉寂落寞了成百上千年的小鎮和村落紛紛從幕後走向前台,一展其或精致富麗或古樸典雅、或氣勢雄壯或清幽恬淡的風貌。
然而,隨著古鎮旅游熱潮的興起,同質化,難有鮮明的個性,卻成為全國雨後春筍般古鎮群落的一個通病。面對古鎮熱,下一步的道路應該如何走?成為人們廣為思考的一個問題。
古鎮以古而立,因古而興,但是古鎮的發展不可能無限以古鎮的形態擴散,古鎮發展到一定階段下,繼承的同時更需要發揚,需要多元的選擇。審視全國各地古鎮發展的經驗、教訓,用國際化的眼光和開放的思維,龍泉驿區委、區政府重新調整洛帶古鎮的發展思路,客家人千裡遷徙、創業開拓的洛帶,將實現其發展歷史上的又一次飛躍,從客家小鎮邁向國際化的藝術小鎮,成為“中國的小巴黎”、“中國的維也納”。
一個古鎮的開發成功是多方面促成的結果,旅游體驗時代的古鎮開發,更加需要重視對古鎮獨特文化屬性的挖掘和塑造。在洛帶古鎮,人們給出了一個可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