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石龍:千年古鎮宜居名鎮

石龍:千年古鎮宜居名鎮

日期:2016/12/16 18:07:05      編輯:古代建築
捷克共和國比爾森市時間10月13日凌晨,石龍鎮在2009年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中,勇奪本屆國際宜居城鎮組第一名。圖為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左二)在高舉獎杯慶賀。
石龍———國際宜居城鎮。

  靈動的東江水、美麗的金沙灣、雄偉的古鎮圖、古樸的騎樓……石龍,這個千年古鎮,不但孕育了悠悠的歷史,還孕育了“一河三岸”的秀美景色。

  石龍作為廣東四大名鎮之一,自2006年以來在產業經濟、信息通訊、人居環境等方面發展迅速,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中心鎮”、“全國首個信息化試點鎮(E-TOWN)”、“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並正朝著歷史名城、生態江城、E-TOWN新城的目標奮進。

  今年10月13日,又一重大喜訊從捷克傳來,石龍在2009年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中,勇奪本屆國際宜居城鎮組第一名,成為全球最宜居城鎮之一。面對此重大榮譽,正如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所說:“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我們的目標就是創建最宜居的城鎮。”

  追求相似的理念

  石龍,東莞一個最小的鎮,但已有8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宋代開始這裡就有人定居。由於東江穿境而過,航運極為便利,在明末清初就已是嶺南重鎮。清朝末年,更因商業發達而成為廣東四大名鎮之一。

  改革開放後,石龍鎮積極實施“科技興鎮”戰略,推進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和國家信息化城鎮建設,發展工業生產和外向型經濟,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並造就了東莞市單位面積GDP產值最高的鎮。不過,由於受到土地資源的制約,石龍開始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

  上世紀80年代末,石龍鎮開始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那些污染性嚴重的企業、發展空間不大的企業、科技含量低的企業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產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業,突出發展已形成特色的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兩大支柱產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群集。在石龍落戶的大財團均是高科技企業,如中日合資的京瓷光學、京瓷美達、柯尼卡美能達、北大方正等。目前,全鎮共有22家企業被評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電子信息制造產業總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56%。按照規劃,到2010年,石龍鎮將繼續保持信息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作用。信息產業占全鎮GDP的比重達到70%以上,全鎮信息產業總產值達200億元,力爭到2010年末信息化總體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城鎮領先地位。

  同時,石龍還進行了整體性城市規劃,逐漸改善石龍的城市景觀。特別是在舊城區方面,石龍十分注重舊建築的保護,有規劃地對騎樓建築給予保護,並將古鎮居民的一些原有生活方式給予維持。目前,石龍鎮已被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逐步形成“歷史名城、生態江城、E-TOWN新城”的嶄新形象,並確立了區域信息服務中心、商貿服務中心、交通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的五項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石龍鎮與“國際花園城市”開始結緣。“早在2006年,我就開始研究‘國際花園城市’的評選規則,發現裡面的理念與石龍發展理念十分相似,一種結合了科學發展觀的宜居理念。”石龍鎮鎮委書記冼周恩表示,國外比賽的游戲規則不像國內的評比,國外歐洲式的評比關鍵是看理念。

  全國唯一一個鎮級城市入選

  作為歷史名城,石龍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作為E-Town新城,石龍是我國首個信息化試點城鎮,有著相當規模的現代信息產業群;作為生態江城,石龍有著一河三埠、金沙漾月的迷人美景。用智慧和雙手,石龍人民大膽創新,實現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又富於現代感的新石龍逐步顯現。為此,創建“國際花園城市”,拿下這塊國際性宜居社區的“奧林匹克”獎牌,便提上了日程。

  從2007年開始,石龍鎮委、鎮政府提出要創建“國際花園城市”,並以此作為目標,將石龍打造成一個宜居城鎮。2008年底,石龍鎮正式啟動創建“國際花園城市”,並按照有關參評程序於2009年5月正式申報參加比賽。2個多月過去了,一紙通知讓石龍人民很高興,石龍正式入圍本屆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那一天正好是7月20日。

  “我們應該借此機會參與國際競爭,展現石龍鎮風采。”“創花”小組主要成員、副鎮長黎明英在石龍創建“國際花園城市”工作動員大會上說,通過此次創建工作,可以向世人展示石龍鎮多年來在景觀改善、歷史遺產管理、環境保護措施、公眾參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未來規劃六大方面精心營運創造的成果。

  據了解,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全面倡導環境管理和宜居社區建設的世界級競賽平台,其目的是彰顯社區環境管理中的最佳范例、創新思維和傑出的社區領導才干,鼓勵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發展適合居住的社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鎮級入選比賽的城市,石龍將向“國際花園城市”D類金獎發起沖擊,爭奪全球最宜居城鎮。

  2009年8月21日上午,為使創建工作能順利進行,石龍召開了創建“國際花園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動員全鎮職能部門以高水平的工作成果,迎戰將於10月8日—12日在捷克舉行的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決賽。當天,石龍鎮相關負責人及各機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村(社區)、企業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在動員大會上,石龍鎮黨委副書記周年友表示,希望各單位、部門要從認識、宣傳、落實三大方面扎實開展工作,通過宣傳的有力手段,促使全社會提升對創建工作的認識,帶動全社會積極配合和參與創建工作。尤其負責整治城市環境的單位要把工作想得再周全些,再細致些,一定要做到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迅速行動,精心籌創,積極配合,讓石龍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各界的考察和檢驗。

  “爭創國際花園城市”、“爭創國際宜居城鎮”……一時間,石龍的大街小巷上出現了許多橫幅、標語,一股爭創“國際花園城市”氛圍逐漸形成。8月23日上午,石龍消防大隊、中隊組織了10多名消防戰士走上街頭,為龍城當上清潔工。他們說,創建國際花園城市是當地一件大事,因此也要出一分力。消防戰士們分成2個小組,分路段對西湖江南路、西湖工業園等一帶道路進行沖刷、清掃,並細心地鏟除張貼在電線桿、電話亭等公共設施上的城市“牛皮癬”。

  “創花”代表團載譽凱旋

  經過精心准備,10月7日,石龍“創花”代表團承載著石龍人民的願望,遠赴捷克比爾森市,參加本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評選決賽。在本屆決賽中,石龍與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羅根市、韓國首爾松坡區等市鎮同組爭奪D類國際花園城鎮大獎,競爭十分激烈。

  從10月8日至11日,比賽通過書面材料、展覽、論壇、演示、演講、答辯等多個環節進行角逐。在評比中,石龍主要從六個方面陳述石龍值得驕傲的地方。首先,景觀改善。石龍注重整個東江沿岸的保護,石龍現在正在逐步把它從防洪、灌溉單一的功能發展為集休閒、旅游於一體的建築設施;其次,環境綠化。石龍的綠化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這點也得到了國際友人、評委認可;再次,遺產保護。石龍眾多嶺南風格的建築依然保存完好就是證明。有清朝的也有歐式的,既有政府的保護也有民間社會的保護,還有研究機構專家的保護,像醒獅等民間工藝,麥芽糖等民間美食。當時,參加比賽的有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實力強大的國家,但是石龍在評比時提出的六個方面也相當好,得到了評委的一致贊揚。“特別是遺產管理方面,我們石龍得到了滿分。”冼周恩高興地說。捷克比爾森市時間10月13日凌晨,捷報終於傳來,“經過專家評委的審定,石龍勇奪本屆國際宜居城鎮組別的第一名,成為全球最宜居城鎮之一”。

  “專家完成陳述、答辯那一刻讓我最難忘。”冼周恩說,那一刻,所有的評委和其他參評城市都在為石龍鼓掌,“創花”代表團的專家情不自禁地哭了,在這場高手林立的競賽中,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那一刻,他們終於完成了神聖的使命。同時,石龍能夠在強手如林中脫穎而出,主要還得益於近十年石龍鎮規劃,如在舊城區保護舊建築,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新城區也是規劃在先,更注意城市景觀,未來發展,城市規劃,並從城市建設方面,盡可能滿足人民的健康生活。

  10月17日,石龍“創花”代表團載譽凱旋,當晚便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冼周恩表示:“這個榮譽不僅是對石龍的肯定,更是對石龍的鞭策。”石龍鎮成功獲得國際宜居城鎮,這既是石龍第一次榮獲國際性榮譽,也是石龍鎮歷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新榮譽就是新起點。創建國際花園城市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但維護好這個榮譽,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冼周恩還說,“當然我們還有不足之處”,因此石龍在宣傳好、推介好、利用好這一國際級新“名片”的同時,要著重向世界和全國的先進城市學習,進一步豐富城市發展的內涵,建設一個更高水平的生態宜居城市。

  東莞市副市長梁國英也表示,2009年國際花園城市評選,石龍鎮在國際舞台上首次亮相,就以令人折服的實力和令人神往的魅力,一舉奪得國際宜居城鎮第一名,跻身於世界宜居城市的行列,這是國際社會對石龍宜居環境建設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石龍科學發展的高度贊揚,是石龍的驕傲,也是東莞的驕傲。石龍鎮作為廣東省中心鎮,東莞的一個重要“窗口”,此次成功獲得國際宜居城鎮第一名,不僅繼續展示了東莞的城市形象,也為東莞其他鎮街樹立起宜居城市的一個典范和楷模。

  ■對話書記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最宜居城鎮

  勇奪國際宜居城鎮第一名,石龍“創花”代表團載譽凱旋,為了更深入了解此次“創花”台前幕後,記者對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進行了專訪。

  貫徹雙轉型的成果體現

  記者(以下簡稱“記”):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後,石龍又一次獲得重大榮譽,石龍市民有何反應?

  冼周恩(以下簡稱“冼”):石龍榮獲國際宜居城鎮第一名,石龍的干部群眾都十分高興,這次榮譽的獲得,對石龍是一種鼓舞,也是石龍鎮貫徹東莞市經濟、社會雙轉型的一種成果體現。宜居城鎮的發展理念,對推動石龍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有極大促進作用。一直以來,我們就是為了創建最宜居的城鎮而努力,也就是說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建設最宜居的城鎮。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住宅概念,而是集生產、生活的最佳載體。

  記:其實早在2007年,石龍就提出創建“國際花園城市”,石龍為此做了哪些准備?有何感受?

  冼:很早以前,我們就對“國際花園城市”的理念進行研究,當時我們覺得這些理念十分切合石龍的歷史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石龍鎮黨委、政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這個城市的定位,產業調整、升級,以及推進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相似的體會。我覺得我們參加這個競賽,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目標,希望通過正確的方法推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我們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

  記:此次競賽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冼:專家完成陳述、答辯那一刻讓我最難忘。那一刻,所有的評委和其他參評城市都在為我們鼓掌,專家們也哭了,在這場高手林立的競賽中,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那一刻,他們終於完成了神聖的使命。正是“創花”團隊的團結協作和辛勤努力,才使石龍的發展成果和成功經驗在世界范圍內分享,他們非常辛苦,做了大量工作,石龍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是功臣。

  能夠拿第一,這說明觀眾滿意、評委滿意,我們沒有辜負石龍人民、東莞人民的期望。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我們也可以參加國際競爭,並能取得好的成績。

  記:能夠在韓國、澳大利亞等強手中脫穎而出,石龍靠的是什麼?

  冼:對比其他城鎮來講,我們靠的是核心競爭力。首先,宜居城鎮必須是個自然景觀改善非常有效的。東江從石龍城市中心流過,自然景觀得天獨厚,石龍人對自然景觀的改善帶有尊重自然的要求。石龍“一河三岸”的景觀改善,就如同一個天生麗質的姑娘參加世界小姐選美,不是靠整容整出來的。其次,在遺產管理方面,石龍作為一個千年古鎮,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根、有歷史、有故事,前人留下來的東西能保護好,特別是在歷史、文物繼承、保護方面,石龍也有自己的創新模式,如石龍博物館的建成使用,得到了廣泛贊同。因此,這次評選中,遺產管理方面獲得了滿分。再則,可持續發展和公眾參與,這個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要求。同樣,可持續發展更要求創新,2008年石龍的現代化建設科技創新示范工程獲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這是廣東省的第一個。

  同樣,在環境方面,石龍很早就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形成現有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做到“綠色制造,清潔生產”,引進一批國家科技項目,並對東江實施保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培育市民健康生活方面,石龍一直要求“走正道辦實業”,打造健康的社會、文化生活,被評為全國群眾性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在醫療事業方面,石龍有兩間二級甲等醫院,石龍的醫生數量多、醫療水平比較高,特別是控制傳染性疾病方面也做得很好,基本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

  目標:建設現代化新城鎮

  記:成為最宜居城鎮之一,這對石龍來說是一大優勢,今後將如何利用這個優勢呢?

  冼:經過不懈努力,國際宜居城鎮的桂冠已經捧回石龍,同時也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秉承“綠色奧斯卡”的理念,不斷努力,將石龍各項工作做好,為人民提供最適宜的生活環境。同時,石龍將緊密圍繞東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契機,加快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進程,發揮廣東省中心鎮應有的服務功能,凸現地區中心鎮地位。

  因此,石龍將重點抓好石龍火車站、東莞市軌道交通R2線等交通建設和中國物流東莞物流中心建設,努力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繼承、保護、管理好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完善社會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和環保設施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落實擴權強鎮試點工作,推進民主法治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朝著建設發展型、創新型、生態型、服務型、和諧型,與廣州、深圳、東莞市區為同城關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鎮宏偉目標邁進。

  記:對石龍的擴權強鎮有什麼促進作用呢?

  冼:將有利提高我們為市民服務的本領,進一步提高政府的效率,更好地為企業、為人民服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