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世界工業遺產名詞解釋及其歷史

世界工業遺產名詞解釋及其歷史

日期:2016/12/14 20:59:24      編輯:古代建築
     根據2003年7月在俄國下塔吉爾召開的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大會上通過的《下塔吉爾憲章》的定義,工業遺產是指“凡為工業活動所造建築與結構、此類建築與結構中所含工藝和工具以及這類建築與結構所處城鎮與景觀,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質和非物質表現,均具備至關重要的意義……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築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包括建築和機械,廠房,生產作坊和工廠礦場以及加工提煉遺址,倉庫貨棧,生產、轉換和使用的場所,交通運輸及其基礎設施以及用於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   保護工業遺產的活動起源於英國。19世紀末期英國的“工業考古學”就開始對工業革命與工業大發展時期的工業遺跡和遺物加以記錄和保存。1978年在瑞典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工業紀念物大會上,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宣告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促進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從2001年開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了一系列以工業遺產保護為主題的科學研討會,促使工業遺產能夠在《世界遺產名錄》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國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錢塘江大橋、南通大生紗廠等一批近現代工業遺產納入,加上之前的大慶第一口油井、青海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等,已有十余處狹義概念上的工業遺產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如北京798藝術區、上海眾多創下了全國之最的老工廠、廣州紅專廠等老工業園區,目前已經成為這些城市新興的地標和時尚去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