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32   編輯:古代建築簡介
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裡的賈湖村,保護區面積 5.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澱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並被镌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垂青史冊。經專家鑒定,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作為9000年前人類文明文化的象征,賈湖文化是人類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目前共進行過7次研究性發掘,發掘面積僅2700平方米。先後出土了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的房址53座、窯穴370座、陶窯13座以及灰坑、莫葬、甕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其中出土的石磨盤、骨笛、陶器、契刻符號以及碳化的稻粒、陶器中的殘留物等,對我國及至人類文學史、音樂史、釀造史和了解當時的生活習俗、狀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最重要的發現除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坊外,還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
賈湖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提供了連接黃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間新石器文化關系的一個連接點。發現有房子、陶窯、墓葬與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缽、雙耳壺與錐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崗文化同類陶器特征。有契刻符號的龜甲與石器 ,其契刻符號可能與原始文字有關。還發現一批保存完好的骨笛,多數有7個音孔,音孔旁鑽有調音的小孔,有的還刻劃等分符號,是中國豎吹的管樂器的祖型。據測試,它們已具有音階結構,可吹奏旋律,且發音准,音質好。這些發現,為研究中國音樂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標本。
賈湖遺址概況
【描述】
賈湖遺址的地層比較單純,主要為裴李崗文化遺存,絕對年代為BC7000—BC5800年。遺址位於賈湖村東,平面呈不規則圓形,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55000平方米。遺址的西部邊緣為村內民房所占壓,中部偏西處,1978年所修的護村堤橫貫南北,堤西是農用地,堤東為一望無際的農田,遺址的北部中間有通往北舞渡的道路。南部邊緣有一條東西向的生產路。(圖1)
【重要發現】
賈湖遺址經過1984—1987年5個季度的大規模發掘,發現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基45座,灰坑300個,墓葬300多座,陶窯10座。其中發現了以次擴建的多間房及壕溝。發現珍貴文物標本3000余件。質地有陶、石、骨、牙等,器形種類主要有:陶鼎、陶罐、陶壺、陶碗、陶杯、骨魚镖、骨镟、骨針、骨錐、骨刀、杈形器、骨笛、石磨盤、磨棒、石斧、石鐮、石鏟、石鑿、石刀、石鑽、石砧、砧帽、石環等。另外還在遺址中發現有反映稻作農業起源的碳化稻粒。在出土遺物中,以 1987年發現的一批七孔骨笛和一批具有文字性質的甲骨契刻符號最為珍貴,把我國的文字史,音樂史推進到八、九千年。
2001年,發掘面積 300余平方米,發現房基8座,灰坑66座,陶窯3座,墓葬96座,發現陶、石、骨各種質料遺物數百件,發現大量炭化稻料、豆粒等植物種子,各類魚、鱉、龜、鹿、豬、狗等動物骨骼。2004年12月,根據中科大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研究的成果證明,9000年前賈湖人已開始釀酒,其成份主要是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等等。
價值評定
賈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具有很高的歷史與科學價值,正如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在《舞陽賈湖》一書的序言中所說:“賈湖遺址的發掘,可稱是80年代以來我國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賈湖遺址有其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復雜的地層關系,這對裴李崗文化的類型與分期研究的深入進行具有重大意義。
2、這裡發現的大批房基、墓葬、窯穴、陶窯以及大量的生產工具對研究當時的聚落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都有重大意義。
3、這裡發現的大批保存較好的人體骨架及動物骨骼,對研究當時的人種、人類體質、家畜起源、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4、墓葬中隨葬成組內裝石子的龜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為研究當時的埋葬習俗、龜靈崇拜、信仰等宗教意識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5、這裡出土的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樂器—骨笛,經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七聲音階,在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6、賈湖遺址出土的刻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號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賈湖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對研究我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7、經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對賈湖出土的陶器進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賈湖人已掌握原始的釀酒技術,這對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義。
文化蘊藏
【世界上最早的樂器——骨笛】
賈湖遺址共發掘出三十余支骨笛同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賈湖骨笛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長度大約都在 17.3--24.6cm,直徑在0.9--1.72cm間,其制作材料系用鶴的尺骨制作而成,制作規范,形制固定。經中央民族樂團黃翔鵬等音樂家對其中一支七孔笛測試,知其已具七聲音階,並能完整吹奏現代樂曲。它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中國科技大學博導、賈湖遺址主要發掘者張居中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著名教授、博士帕特裡克·麥克戈溫合作,通過對出土陶器上的附著物進行研究證明: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目前,這一古配方已復制成功。
【世界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
賈湖人盛行巫術崇拜。在他們的一些隨葬品中,發現有裝飾品、葬龜、杈形骨器的成組隨葬品,表明賈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識,對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世界稻作農業主要發源地】
在賈湖遺址內,發掘出我國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資料,表明8000年前這裡已有了人工栽培稻,對研究稻作農業起源以及這一時期原始先民生產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號】
在遺址內發現世界上目前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甲骨契刻符號。香港中文大學的饒宗頤先生指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並被認為是“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馴養地】
世界上已公認狗的馴化家養始於賈湖。國內外專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豬的馴化圈養也始於同時期的賈湖。在遺址內還發現有馬、羊及龜、鶴等動物,研究價值極大。這表明我們的祖先賈湖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相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