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文山構築文物古建築安全屏障

文山構築文物古建築安全屏障

日期:2016/12/14 11:58:20      編輯:古代建築

深入轄區文物古建築檢查

深入轄區文物古建築檢查

制作警示牌

    雲南文山州擁有楚圖南故居、廣南土司衙署、富寧剝隘粵東會館、西疇保興風雨橋等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文物古建築40家,文山支隊立足邊疆地區工作實際,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增強文物古建單位抵抗火災能力。、

    找准定位,部門聯動,以“人防”為主攻點

    5月16日,文山州文化廣電體育局、州消防支隊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文山州文物建築消防安全“一項一策”驗收工作的通知》(文公消〔2016〕61號),從2016年5月13日至2016年5月29日在全州范圍內開展文山建築消防安全“一項一策”驗收工作,文山各地消防迅速反應,積極聯合當地民政、文化、派出所等部門,深入全州1個國家級、14個省級、7個州級、18個縣級文物古建築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共發現隱患60余處,並當場進行督促整改,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的方式,對場所工作人員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常識及逃生自救的能力進行指導培訓20次,集中開展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講座8次,並對管理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教育。

    務實基礎,長效規劃,以“物防”為立足點

    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州政府將城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經費納入地方消防經費予以保障,組織14個部門對8個縣(市)、112個鄉(鎮)、940個村委會和社區、16954各自然村進行消防規劃編制,文山消防意識到古建築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要緊緊依靠在當地政府部門及文化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積極利用修訂消防規劃等契機,不斷加大請示匯報力度,西疇大隊為了進一步加強對保興風雨橋、牛羊太平橋的消防安全管理,爭取西疇文廣體旅局對保興橋和牛羊太平橋制作消防安全警示牌2塊,配置干粉滅火器8具,消防水帶4盤,手抬機動泵1台,水槍2支,同時,文山消防部門主動幫扶組建志願消防隊1支隊員5人。

    因地制宜,創新管理,以“技防”為突破點

    根據全州文物古建築的特點,在文物古建築不被破壞的情況下,科學引入現代建築防火規范和消防設施。推行“遠程管控”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文物古建築單位的重點監管,依托監控圖像實時傳輸至支隊119作戰指揮中心,形成了支隊、大隊、中隊全方位、零死角遠程動態監控,並引入“二維碼”、GIS等信息化手段,完成文物古建築場所及周邊消火栓的“身份”識別和數據錄入,實現消火栓的快速定位、方便查找、科學管理。同時,馬關、麻栗坡大隊充分利用“無人機”對文物古建築及周邊一定范圍進行防火巡邏,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