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清明漫游十大水鄉古鎮 與滄桑擦肩而過

清明漫游十大水鄉古鎮 與滄桑擦肩而過

日期:2016/12/15 23:30:19      編輯:古代建築

西塘
杭州西塘

偶然看到一張西塘的照片,便萌生了去旅行的念頭。決定啟程不過是一個星期的時間,如此高質量高速度的籌備工作,必須值得好好贊揚一番,看來獨自旅行真的是鍛煉自己的好方法。

西塘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 也是走了這麼多地方之後給我感覺最溫暖的地方。

很喜歡明榉坊客棧的感覺,據說這是店主租用的當地人的老宅,陰仄而窄小的木質樓梯會發出細微的吱吱嘎嘎的聲音,昏黃的燈光透過雕花窗肆無忌憚的瀉下一地斑駁,古樸的桌椅在歲月的摩挲之下浸潤出溫文的光澤。

來到這裡一切便都注定要悠閒下來了,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用那些精致的器皿安靜而認真的烹上小小一杯香茗,然後,蜷縮在一個溫暖的角落翻翻小說——不禁感歎,原來消磨光陰也可以是這樣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啊。

獨游西塘
杭州西塘

置身西塘,時時處處都是景色,隨意按下快門便可以記錄下最美的瞬間。

在客站附近找了一個蛋糕店坐了坐,喝上一杯柚子酒。店裡的兩只小狗趴在柵欄門裡向外眺望,悠閒仿佛就是這裡所有生靈的主題。

西塘的夜晚很安靜,從臨河的窗子向外望去,只能看見景區裡的小店門前掛著的一盞盞散發著柔和而昏黃光芒的紅燈籠,不遠處的酒吧街在早些時候會飄過來一些凌亂的調調,聲音很小,以至於分辨不出是哪一首歌。

杭州西塘
杭州西塘

這真的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啊,呵呵,強烈羨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真想留在這裡的客棧作義工,擺脫那些無謂的喧囂,希望可以早日實現這個願望,等到我的內心強大到足以拋棄一切,呵呵。

分不清是這樣寧靜的景色淨化了浮躁的心靈,還是甘願回歸平和的心靈締造了這樣的美景。有些拗口啊,呵呵。如果這真的只是一場夢,那麼我真的是但願常醉不復醒。

貴州大同古鎮 邂逅黔北水鄉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位於貴州省赤水市赤水河畔,距丙安古鎮18公裡,距赤水市區只有6公裡,是一個經歷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從幽幽古巷到寂寞碼頭,大同古鎮不變的是歷史,變的是滄桑。

寧靜的村子,石板路的巷子,朵朵從院子裡伸出來的花花草草,偶爾走過的孩童老人,不禁小聲的歎了句“好舒服的一個小地方。”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如同一曲江南之樂,隨心而來。

大同古鎮
曾經繁華如夢

大同古鎮曾經水陸交通便利,經赤水河入長江可到重慶、武漢、上海。自古商市繁華,軍爭兵燹,濃郁的耕讀文化,淳厚的鄉民性情, 各地商人捐資修建的會館, 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襲的一套祭祀類建築,確與山、水、林構成和諧、美麗的自然人文生態環境,反映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時代的歷史風貌。

雖然,現在已經隨著陸路交通的開通,碼頭沒落,小鎮也跟著蕭條。不過,曾經的歷史,依舊不變,卻也讓小鎮多了一份安靜,一份喧囂過後的滄桑。

大同古鎮
幽幽古巷

大同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巖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西方人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

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建築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種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體、質地、色彩、不規則對稱等項構成古鎮建築藝術的形式美,在黃金分割、體的尺度、透視的誇張、色彩的協調與互補的序列組合中的敞閉、韻律、穿插等,都存在著傳統建築的一定的客觀法則,充分發揮出古代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綜合能力。

江蘇同裡古鎮 東方威尼斯

古鎮同裡
古鎮同裡

同裡古鎮是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同裡位於江蘇省吳江市城區的東部,北離蘇州18公裡,東距上海80公裡,擁有“全國首批20個國家重點公園”、“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中國人居范例獎”、“國家衛生鎮”、“中國最佳規劃城市”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其核心景區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裡是目前唯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江南水鎮。

據史料記載,同裡建鎮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清麗古樸的同裡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裡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多。同裡歷史上先後出狀元1人、進士42人、舉人93人。

三橋
同裡三橋

三橋呈“品”字型,跨於三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環行街道。沿河青石駁岸,岸邊和歡、女貞臨波倒映,兩岸築有花石欄,河中船來船去,雙雙對對;橋上人來人往,笑語蕩漾。水木清華,秀色可餐,人在其中至慮盡消,這裡已成為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同裡人喜歡“走三橋”。每逢婚嫁喜慶,在歡快的鼓樂鞭炮聲中,喜氣洋洋繞行三橋,口中長長念一聲“太平吉利長慶”!沿街居名紛紛出戶觀望,上街道喜祝賀;凡逢老人六十六歲生日,午餐後必定也去“走三橋”,以圖吉利。“走三橋”的習俗,形成何年難以查考,但三橋在同裡人的心中,象征著吉祥和幸福。隨著時代的進步,“走三橋”同樣賦予了新的內涵: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 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亦有曰:官運亨通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

古鎮同裡
肖甸湖森林公園小道

今天,“千年古鎮,世界同裡”又基本實現由傳統的古鎮觀光游向生態游、水上游、鄉村游的華麗轉身,北聯油菜花節、肖甸湖森林公園的建設發展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的完善將打開同裡旅游的新篇章。

湘西鳳凰古城 湘黔的煙雨塵囂

鳳凰古城
傳統風格與現代藝術氣息並具的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
無限美景懸於江上

依風水說,地靈才能人傑,不過,鳳凰的出名,卻是個例外,我就是先知道沈從文這個人,後知道“鳳凰”這座城的,盡管這座城池在沱江岸邊,已經風沐浴雨成百上千年。

一座城門樓,是歷史;一段古城牆,是歷史;一條小巷子,是歷史;連鋪就在小巷裡的每一塊紅石板,也是歷史。就這樣,在回望歷史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藏於湘西大山中的鳳凰古城。古城很熱鬧,既有傳統風格的建築,又有現代氣息的人文,來到鳳凰,如果只是在城外徘徊,你永遠也不能感受到那厚重的歷史精粹文化的氣息,不進城膜拜一下沈從文、熊希齡等傳奇人物,那可是莫大的遺憾。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北城門又叫壁輝門,那裡,當地的小姑娘自附近山上采來鮮花,編成花環,向女游客兜售。別說,那看似土氣的花環,往大姑娘小媳婦頭上一戴,頓時洋氣多了。過了壁輝門,沿依城牆砌就的台階,可以直接下到砣河岸邊的碼頭。

等我們上了船,坐穩當後,船工將竹篙朝江水裡一點,小船倏然就離開了岸邊,然後船頭一調,順流而下。行進的過程中,一面聽著船公騷情的情歌,一面欣賞著兩岸的美景,惬意、得勁、美,所有的贊美的形容詞,堆砌在這裡,都不過分。赤腳立於水中捶衣的苗女,撐著紅傘在岸邊游走的美女,閣樓裡臨江而坐細細品茶的先生,懸於江上的土家吊腳樓,那景色真是要多漂亮又多漂亮。

興化水鄉古鎮 量產名著的神奇古鎮

興化水鄉古鎮
興化水鄉古鎮

興化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昭陽,又名楚水,歷史悠久。境內發掘的影山頭古文化遺址,距今約6300年~5500年,是江淮地區面積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興化於公元920年設縣,1987年設立縣級市,至今已有近1100年的建縣史。

興化這方神奇的水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俊傑。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著名文藝理論家劉熙載、國學大師李詳都在興化留下了千古佳話。

興化水鄉古鎮
興化秀麗景色

興化的不平凡,自古有之,傍水而建的古城,早在明代中期就已形成了“昭陽十二景”。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多處,其中鄭燮墓、施耐庵陵園、李園、上池齋藥店、興化城牆等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走進興化這一方水土,仍能感覺到厚重的文化底蘊,仿佛努力呼吸的空氣裡,都含著知識的氧氣,能感受到前代文人墨客的精神氣節。

興化水鄉古鎮
興化秀麗景色

每年的4月間,江蘇興化“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垛田油菜花,從腳下向天邊伸去,小河小溝把黃色切割成各種幾何形狀,一塊塊漂在水裡,似養在水裡的千萬盆景,小棚船、紅巾姑。。。蕩漾其間,特別養眼、心曠神怡。

近年來,興化旅游資源開發迅速,文物、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並行,不僅使興化的古城面貌得以重新展現,也使興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步伐不斷加快,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新的時代裡,興化人正沿著前人留下的堅實足跡,探索著旅游業的改革創新之路。將真誠交付每一位朋友,將旅游業與世界接軌,今日的興化必將譜寫出又一段輝煌的歷史。

貴州音寨 金海雪山的童話世界

音寨
音寨金海雪山

音寨位於貴州貴定,是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布依族村寨,是“全國農業旅游觀光示范點”,是黔中最美好的田園民族自然景觀之一,已被列入貴州省13個重點保護民族村之一。

貴定音寨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16°C,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主要氣候要素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氣候條件良好。

音寨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房前屋後山坡上種植李樹,每至春分,從音寨極目四望,遠山近巒,到處綻開雪白純潔的李花,那就是遠近聞名的盤江酥李之花,恰與音寨河兩岸滿田滿壩盛開的金黃色油菜花形成鮮明對比,白色、黃色交相輝映,粉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翠綠色的樹叢襯托其底,布依山寨隱約其中,絢爛的色彩,旖旎的景致,華麗的氣質,萬畝油菜花和千頃李花構織成了“金海雪山”之奇景。

音寨油菜花海
油菜花海

音寨林木植被保存完好,寨頭銀杏、古柏高大蒼翠,寨後觀音山林木郁郁蔥蔥。流經音寨的甕城河河面寬闊,水流舒緩,碧波澄澈,水質良好,水流充沛。甕城河上的鴛鴦島小巧玲珑,島上現有參天大樹幾十棵,甕城河水繞島而過,是一個 “天然游泳池”,河水由淺入深,清澈見底,是夏季避暑勝地。因其堆錦集秀、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所以又稱之為“小花溪”。

音寨布依民居建築充分結合山地條件,適應山地坡度、地貌特點來組織空間,山地建築特征明顯。簡潔樸素,磚木結構、青瓦屋面、青磚牆,多為三開間結構,設檐廊,由堂屋及兩側正屋構成,堂屋為一層,兩側正屋多為兩層。屋內臥室、廚房、火炕設在中堂的兩端或後半部,中堂設神龛,神龛下擺設一張方桌,節日慶典作陳設祭品供奉祖先。

山牆具體承重及防火功能,山花為吉祥圖案。布依族村民極重視坐山朝向、開門放水,對坐山朝向,整體居住環境錯落有致,和諧美觀。一般裝飾部位為門、窗、屋檐及門簪,大門門簪多為八卦乾坤圖案,木雕分置左右,設腰門。腿子牆粉底花飾及山牆花飾為音寨布依族民居所特有的寓意吉祥的民居建築符號。

音寨
音寨

節慶活動:傳統節日:大年、小年、二月二、清明、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重陽等,其中以大年、小年、四月八、端午最為隆重。

民族活動:每年農歷七月初二,音寨村都要舉行布依族民族團結月活動。舉行對歌、斗牛、賽馬、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參加群眾以黔南州布依族為主,另有黔東南、貴陽市的布依族及其它少數民族參與,規模在萬人以上,歷時3~7天參加者由各戶分散接待。活動期間,全寨家家有客,戶戶辦酒,猜拳行令,飲酒高歌,一派熱鬧祥和氣氛。每年3月舉辦“金海雪山文化旅游節”,6、7月份舉辦“盤江冰脆酥李節”。

美食:布依族村民以大米為主糧,喜釀酒、飲酒,飲食口味以酸味為特色,有發酵的酸水及腌制的蔬菜、臘肉等,芳香可口,是待客珍品。

交通:音寨距貴定縣城15公裡,從貴陽走貴新高等級公路,盤江下高速,僅需45分鐘。

四川上裡古鎮 古樸的惬意時光

上裡古鎮
上裡古鎮

上裡古鎮,位於四川雅安市雨城區北部,距城區27公裡,東接名山、邛崃,西連蘆山,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古詩:“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正是上裡古鎮的生動寫照。

白馬河與黃茅溪流至上裡,便匯入了隴西河,依山傍水的小鎮,田園小丘,木屋為捨,現仍保留著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築。古鎮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兩邊全是老式的鋪面,街中心有寬闊的戲壩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頂戲樓,是川中場鎮不多見的巧妙設計。街道均為石板鋪成,建築群的房屋為木制樓閣,錯落有致,青瓦飛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鑲嵌雕刻組合而成,畫面栩栩如生。

上裡古鎮
上裡古鎮

從古鎮沿河上溯1公裡,有十余座古橋,造型無一相同,這些橋梁不僅是南來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現了古鎮歷史和匠師的技藝。其中,最具代表的有清乾隆四十一年建的“二仙橋”,為單孔大跨度石拱橋及清乾隆十四年建的“立交橋”,兩端有引橋,可上下通行,有“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美。

古鎮內尚存有3座石牌坊,分別為雙節孝、九世同居、貞節牌坊。韓家大院是古鎮保存最完好的民居建築群,大院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院內雕刻歷經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內容以川戲折子戲和歷史典故為題材,其獨特的鑲嵌式雕刻工藝,實為地方一絕。

上裡古鎮
上裡古鎮

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經上裡並駐扎半年之久,在鎮內留下數10幅石刻標語,也成歷史遺跡。近年來,《聊齋志異》《山那邊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槓爺》等一批影視劇在這裡拍攝。

但上裡鎮還是原來的上裡鎮,依舊淳樸;如果此時你去那裡,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的屋檐掛著玉米,雖經歷了一冬,仍金燦燦耀眼。門前有老人坐在石墩上曬太陽,臉上洋溢著淡淡的笑意。

【旅游提示】

交通:上海到成都,石羊場汽車站乘成都至雅安的大巴(高速)到雅安(單邊45元),雅安至上裡有公共汽車,分中型和小型兩種,往返車費共13.00元(單次6.5元)。

住宿:古鎮有許多客棧和農家樂,大都裝修一新,干淨舒適,價格較為公道,在鄉游網上可預訂到。

美食:山藥炖烏骨雞,味道非常鮮美,又滋補身體,25元/份。(以上車次、票價,僅供參考)

周莊水鄉古鎮 尋回久遠的樸實寧靜

周莊
周莊水鄉

周莊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 全鎮近千戶民居中,明清和民國初期的建築仍保存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及60余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平方公裡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

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周莊是水的世界,古鎮四面環水,猶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蓮。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橋,因橋成街,因橋成市,橋橋相望,橋橋相連,為水鄉周莊增添了魅力。周莊至今仍保存著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橋14座,當推雙橋、富安橋、貞豐橋、福洪橋最有代表性。

周莊
周莊水巷

坐在船上游覽,穿橋過洞,頗有情趣。每穿過一個橋洞就出現一種景色;每拐過一座橋堍,又另有一種意境,從不同角度構成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畫。周莊環境清靜優雅,是讀書的好地方,也頗有讀書的好傳統,歷史上曾出過進士、舉人20多人。除了張翰、周迪功郎和江南巨富沈萬三,先後寓居或游釣於此的有劉禹錫、陸龜蒙等,還有給近代中國留下深廣影響的葉楚伧等人。名勝還有全福寺,迷樓,澄虛道院,雙橋,太平橋等。

周莊
周莊拂曉

景區分類: 古鎮村落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100元,高中以下(含高中)學生團體(10人以上)憑學生證5折優惠,大學生團體(10人以上)憑學生證8折優惠;60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5折優惠;殘疾人士憑殘疾證5折優惠;1米以下兒童免票,1.1~1.4米兒童5折優惠;國家導游證、記者證、軍人有效證件、駕駛員A照可免票。

最佳時間: 每年的4--10月去景色更好一些

交通指南:

出租車: 起步價10元(3公裡)。3公裡後,每公裡單價1.8元,5公裡後,加收50%空駛費。等候時間5分鐘免費,超過5分鐘,每5分鐘折合1公裡。

公交車: 普通車單一票價1元,空調車單一票價2元,多為無人售票車。蘇州某些市郊線路實行“翻牌票價”,即全程不是一樣票價。上車門有塊提示牌,標明此站上車的票價,且途中由司機翻動,故得名。

人力三輪車: 蘇州部分景點分布在小巷中,汽車不能直接到達門前,此時三輪車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輪車起步價2元,每公裡加收2元,包車時,每人每小時5元。 提醒:蘇州的三輪車尚無完善的行業規范,因此在上車前要和車夫談妥價錢,以免上當。 自行車: 蘇州的景點比較集中,騎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訪古探幽,您一定能沉醉於“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車站東側的平門橋一帶有許多租車店,大致價格為:4小時內2元,5-6小時3元,一天5元,需要身份證及押金。

重慶濯水古鎮 曾經的千年繁華

濯水古鎮
濯水古鎮街景

濯水古鎮位於黔江東南角,距黔江主城26公裡,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公路都從這裡交匯穿過,交通極為便利。

柔媚的阿蓬江、娟秀的蒲花河交匯之處風情萬千;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或巨龍翻騰、或玉帶蜿蜒;穿境而過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構成連通三峽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直通湖南洞庭湖。古鎮歷經百年,見證了巴人的進退興衰,目睹過秦人的金戈鐵馬,也承繼著太多土家文化與思想的交匯。如今,吊腳群樓之中商賈雲集,再現了古鎮的輝煌;而目之所及的每一株古樹、一束老籐、一段殘垣、一眼深井,都記錄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腳下的每一塊青石板,也刻滿了見證百年風雨的滄桑……

濯水古鎮
濯水古鎮民居

濯水古鎮主街道由青石板鋪就,長約400多米,寬2至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民居一間緊挨一間,把街道擠得像條小巷。這些民居均為木質結構,都是雕梁畫棟、窗棂嵌花,工藝精湛,造型別致。那些火磚砌建的畫有精美壁畫的封火牆,是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是讓這個古鎮較為完整保存了下來的守護神。

現存最為完整的建築是古鎮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鎮下街龐大的土家吊腳樓群。這些吊腳樓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條石砌建的,經過了200多年的河水沖打,那些條石河堤沒有一點傾斜,在河堤下看,那些吊腳樓就像聳立在雲空中一樣。站在吊腳樓上遠望,阿蓬江煙波浩蕩,遠山連綿起伏,心裡便有了幾分把酒臨風,心曠神怡的感覺。

濯水古鎮
俯瞰濯水古鎮

濯水有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但自1956年後,由於種種原因,古鎮的商貿逐漸萎縮,喧囂了100余年的商貿重鎮,幾乎只在瞬間便歸於無聲的平靜。唯有那條記錄著千千萬萬腳印的古石板道,還靜靜地躺在那裡,見證著這裡曾經的喧囂與繁華。

作為土家族聚居地,濯水古鎮完好地保留了土家族的傳統文化。濯水人擅長歌舞,其山歌、哭嫁歌、木葉情歌等皆是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且構思精巧,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旋律輕快、動作原始質樸的擺手舞、花燈舞更是給人爽心悅目的感受。無論是後河古戲,還是濯水的土家蠟染、西蘭卡普、民間繪畫、手工藝品,樣樣都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特色。

特色小吃:豆花、豆腐腦、豆腐干、綠豆粉,以及“酥食兒”、“甜粑”、“團子粑”、“印頭粑”、“沖沖糕”、“油鼓兒”等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浙江嘉興烏鎮 無法抗拒的女紅誘惑

烏鎮
無法抗拒的女紅誘惑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去烏鎮,如果只是游覽,花上個大半天時間,應該是夠了。可這座江南古鎮的味道,是需要細細來品的。

古鎮裡有茶藝街,逛累了就坐在臨水平台上,傍著大運河,看著塔影、古橋,慵懶地曬著太陽,喝上一碗茶,挺惬意。晚上,可以到運河旁聽一出地道的烏鎮花鼓戲,觀一場蘇州評彈,還可以去烏鎮的露天電影院,坐在木質的長凳上看一場黑白老電影……

逛街是女人的天性,在烏鎮西柵西市河南側,有一處名為“女紅街”的老街區,這裡各式精美的繡工圖案,更能讓人感受江南女子生活中的婉約細致。女紅街是鎮裡一條非常特別的商業街,據導游小姐講,清末民初,因為烏鎮水上集市的商貿往來比較頻繁,有的商家就把蘇繡和湖繡的頭巾、繡鞋運過來銷售。後來,有不少蘇州的刺繡藝人也來此謀生,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以銷售女子服飾為主的市場,故稱為“女紅街”。

烏鎮
烏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鎮上的小橋、流水、人家更能讓人變得從容、惬意。夜晚烏鎮的流光溢彩,將江南水鄉的秀美神韻演繹得淋漓盡致。乘著烏篷船在槳聲燈影中夜游烏鎮,靜谧、清幽的美感更能讓人細細領略古鎮夜韻。夜游烏鎮的人們帶著幾分想象,也有幾分猜測。只見色彩斑斓的輪廓燈把石牌坊、古房、古橋裝點得分外俏麗多姿,特別是古橋上面燈光照出的色彩,橋洞裡都鑲嵌著無數盞彩燈,燈光映入河面,把一座座千年古橋的倒影齊刷刷地映在河面上。

烏鎮
烏鎮

在烏鎮除了欣賞美景之外,更不可錯過烏鎮的美食。沿河而建的民居大多改成小客棧,也都保留了水鄉民居小庭小院的特色,推開後窗便可見小河小橋的水鄉風景,最適宜三五知己淺斟慢酌。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民宿特別溫馨,從住宿到用餐,讓人有回家的感覺。當然如果喜歡五星級的會所,可以去錦堂、盛庭和養生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古典園林式的建築裝修,極具人性化的高水准服務和商務度假功能,這也是其他古鎮所少有的。

所謂民以食為天,烏鎮小吃也是非常有名的。如紅燒羊肉就是一道烏鎮特色佳肴,鮮嫩爽口,食之有味,其它的菜肴也無須例舉。有好菜,怎可少得了好酒。而烏鎮特色佳釀三白酒更是遠近聞名。飯後之余少不了要喝一杯菊花茶,配上烏鎮有名的甜點桂花糕、姑嫂餅,也同樣今你回味無窮。對於久居鬧市的人來說,烏鎮仿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走進烏鎮,恍若隔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