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探訪北塘古炮台遺址三河島 曾為兩朝代軍事要塞

探訪北塘古炮台遺址三河島 曾為兩朝代軍事要塞

日期:2016/12/15 15:11:27      編輯:古代建築

 

 

 

    3月21日,本報《北塘炮台研究有重大發現》消息刊發後,引起讀者關注。而隨著北塘區域大規模開發建設,特別是三河島的旅游開發,炮台遺址目前現狀怎樣?如何加以保護?昨日,記者登上古炮台遺址較為集中的三河島,實地探覓這一昔日古軍事要塞。

    古今軍事遺存並存

    一條鋼板鋪設的簡易橋將河島與陸岸相連,島上施工車輛往來穿梭,機械轟鳴作響,讓這座孤島不再沉寂。

    據載,三河島又稱炮台島,是天津海域唯一列入中國海島志的島。說是海島,實際於1973年薊運河拓寬時才被切斷。該島周長563米,面積15000平方米,最高點5.81米。由於河床年久淤塞,不斷抬高,島上已難尋居高臨下、極目遠眺的景致。

    沿島中央一條土路前行,映入眼簾的除施工現場外,並非古炮台遺址,而是位於該島西、北方向,兩處已荒棄的混凝土建築,後經塘沽博物館文博館員王利照片辨認,該建築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國家出於國防需要而秘密修建鋼筋混凝土碉堡群的遺存。據王利介紹,該工事修築十分堅固,且有地下通道彼此相連,上世紀70年代薊運河拓寬施工時,即使動用炸藥,建築損毀也十分有限,由於施工難度大,且爆破易損毀周邊民宅,拆除被迫中止,現有兩座軍事工事地面部分建築及三河島最終得以保存下來。 

    曾為兩朝代軍事要塞

    在該島的東北方向,是一小段弧形且有殘斷的土黃色夯土牆遺跡,土牆層層疊疊,盡管飽經風雨侵蝕,但堅實依舊。土牆則包圍著同樣呈弧形的夯土堆。土堆斷斷續續,一直綿延至該島東南方向。王利告訴記者,目前現存島上夯土堆與夯土牆,為清代天津海防炮台北塘炮台地基及圍牆遺跡,是北塘要塞右營炮台的一部分,於1841年前後在原明代炮台基址上所建,此後,1871年,又加以重建“經營”,並初具規模。

    王利表示,三河島要塞的軍事地位及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此後,清道光及光緒年間又對其不斷加以經營,形成一定規模,直至解放後,它仍在軍事以及國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島上所有軍事建築及設施均為一脈相承,都具重要的歷史價值及保護意義,也足以證明三河島在軍事防務上的重要戰略價值及其經久不衰的軍事文化,各個時期的軍事遺存已互為補充,成為有機的整體。

    插彩旗處不得擅動

    長期關注塘沽歷史的民間文化人士李學韓告訴記者,三河島上世紀70年代“脫離”陸地後,因為灘塗淤塞,登島困難等原因,此後30余年,少有人再登過該島。因此,該島曾一度成為小動物們的“樂園”,文物考察人員登島曾見到棲居於島上的大蛇,為該島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記者在三河島開發建設現場看到,為保護炮台遺址等重點文物,三河島開發建設現場,遺址周圍已插上各色醒目的彩旗,提醒施工人員不得擅動。塘沽文化局文物保護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已通知北塘開發建設指揮部,加強島上文物保護,對文物予以原狀態保留。有關方面也表示,三河島實施旅游開發後,將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該島建成開放後,游客能夠一睹古炮台遺址等軍事設施遺貌,感受三河島濃郁的軍事文化遺韻。圖皆為三河島上軍事遺存。(來源:渤海早報 記者 張勇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