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游古鎮:錦溪古鎮尋找最原味的江南美景
日期:2016/12/16 18:00:48   編輯:古代建築傍晚時分,微風、夕陽靜靜地點染錦溪的青瓦白牆,游客在靜靜地離開,而錦溪的人們還是悠閒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外來的游人只是路過他們家門前的過客,或許也是他們眼裡的一道風景線。
說到江南水鄉,似乎人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周莊、烏鎮,離不開同裡、南浔和西塘。其實,在江南水鄉至今仍保留有許許多多的古樸秀美、鄉土氣息極為濃郁的水鄉古鎮,有如“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少女。這些小鎮同樣是小橋流水人家,卻沒有摩肩接踵的游人和小商小販的叫賣聲。有的只是那些往來的小船和小橋下恍惚斑駁的人影。錦溪就是這樣一個古鎮。
水鄉錦溪,美名源於一溪。相傳錦溪兩岸桃李紛紛,朝霞夕輝,遍灑江面,滿溪被映照得金光閃耀,燦若錦帶,因而得名錦溪。
錦溪距離蘇州很近,從蘇州驅車到錦溪只需一會兒。說起來,錦溪的年紀很老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裡生存繁衍。吳越春秋,伍子胥築蘇州古城時,這裡已成集鎮。西漢末年,輔助光武帝劉秀的名將馬援曾在此訓馬練兵;至三國時,輔吳大臣張昭死後墓葬於此;東晉的大畫家顧恺之,晚年因不願為官歸隱於此間;至今鎮上的陸氏三賢祠堂,是為紀念隱居於錦溪的唐代大文學家陸龜蒙而建。但許多人知道錦溪,卻是因為被埋在這裡的那個美人陳妃。
當年南宋孝宗皇帝的寵妃陳妃為躲避金兵入侵的戰亂,在此小住了數日,之後香消玉殒,水葬於鎮中的五保湖。從此,錦溪成了皇帝寄托相思的地方,也成了歷代文人墨客流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