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山民間,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不辭辛勞,保護著文物的安全,也無形中推動著文物事業的有序發展。這支隊伍名叫“蕭山業余文保員隊”,自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來,在蕭山文保所的引導下,日益成熟,如今已有37位熱心人加入其中,成為基層文物保護的骨干力量。
日復一日守護文明遺跡 蕭山歷史悠久,人文淵薮,境內古跡眾多,文物資源十分豐富。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2個。為了更好地守護這些文明遺跡,30多年來,業余文保員們不僅向廣大群眾宣傳文物法律法規,向文物部門提供信息和上繳文物,還積極參與保護野外文物,打擊文物犯罪活動,成為活躍在城鄉的文物“土專家”。
“這些業余文保員大多由鎮村、部門等推薦而來,他們中,有的是離休干部、教師,也有樸實的農民朋友,大都十分關心文博事業,他們的年齡范圍約在40歲至65歲以內,很多是工作之余,自願‘兼職’擔任文保員的……”蕭山文保所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文保員,基本是無收入的,真可謂“任勞任怨、不計報酬”。
蕭山湘師實驗小學的體育老師毛奇峰是這支熱心隊伍中的一員,擔任業余文保員的兩年間,他主要負責保護校園內的市級文保單位——“蕭山縣學重建大成殿記碑”,這塊碑已是715歲“高齡”,其正反面分別留有趙孟頫和鮮於樞兩位書法名家的真跡,可謂玉璧一雙,絕無僅有。每一天,毛奇峰都會去碑的周圍走走看看,了解情況;與此同時,他還向全校師生宣傳此碑的來歷和文物價值,並將此碑的保護列入班級管理考核內容。由於保護得當,高齡碑依然頗有“精神”,去年,學校還出資在碑的周圍(除進入口子外)圍起柵欄進行隔離,防止人為攀爬碑身,並整修了四周的綠化,這樣一來,這個文物古跡變得更美了。
最近,細心的毛奇峰還發現碑所在的趙碑亭出現了塗料斑駁等問題,他立即向蕭山文保所的專家進行匯報,還建議相關部門對它進行定期修理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