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古曾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
日期:2016/12/14 12:08:10   編輯:古代建築
昨天,是隨州葉家山曾、隨古墓葬群被發現4周年的日子,埋葬在地下3500多年的珍貴文物出土也有一年多時間,10多位文物考古專家正在緊張地整理、修復和研究,葉家山墓葬群到底出土了些什麼?他們在中國考古界處於什麼地位?研究人員到底有什麼驚人發現?記者昨天專門來到隨州博物館做了詳盡的采訪。
絕大部分文物保存完好
經過批准,記者來到位於隨州博物館地下室的葉家山出土文物存放處,在這個絕對恆溫的環境裡,陳列架上擺滿了各種青銅器、土陶器、玉器、禮器、漆器、樂器和兵器等文物。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黃鳳春研究員說,經過仔細統計,葉家山古曾國墓葬群140多座墓葬坑、7座車馬坑,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由於年代久遠,地質塌陷擠壓變化,加之多次盜墓毀壞等原因,部分文物受損嚴重,但絕大部分文物保存完好,10多個文物考古、破損修復整理和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再過3年多時間,這些在地下沉睡了3500多年的珍貴文物就可公開展出。
青銅音樂史提早500多年
黃鳳春來到擺放5件套編鐘的陳列架前解釋說,葉家山墓葬群中央最大的墓葬,編號為M111墓,從這座經考證曾侯犺的墓中,出土了5件套的編鐘,其中镈鐘1座、編鐘4座,從表面看,它們遠不及1978年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規模壯觀,但前者是西周早期最大批、最完整的禮樂器,這套在我國歷史上最早、最多數量的編鐘,將我國青銅音樂史提早500多年。大家知道,別的編鐘是有兩個敲擊點的雙音鐘,所以規模較大,而5件套編鐘同樣能發出10個音,構成六聲音鏈,古人在這些編鐘注明了正鼓音和側鼓音的敲擊點,按照這個敲擊完全能奏出同樣的樂章。5件套編鐘的出土,將我國青銅音樂史提早了500多年。也就是說,我們的先人在3500多年前已經尋到音律完美的編鐘,從曾侯犺到曾侯乙、再到曾侯丙往後,曾、隨古國的700多年歲月長河中,一代一代的曾、隨國君都是青銅音樂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