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處明清古跡陸續修繕開放
日期:2016/12/14 12:07:40   編輯:古代建築
熱衷探訪老北京歷史風貌的市民,將有一批新的旅游點可“開發”了。昨天,記者從西城區旅游、文化、商業融合發展三年行動通報會上獲悉,什剎海廣福觀、地安門雁翅樓、大柵欄護國觀音寺、三慶園老戲樓、新街口護國雙關帝廟、南橫西街粵東新館這六處古跡,都將陸續面向社會開放。
什剎海廣福觀、地安門雁翅樓,兩處目前已經完成了修繕,具備了開放的條件。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修繕一新的廣福觀將作為什剎海文化體驗中心對外開放,明年試運營,通過互動體驗的形式,讓更多游客深入了解什剎海地區的風土人情。雁翅樓則正在研究業態植入和功能定位,預計明年“五一”前開放,“不論怎樣利用,保持其公益性是肯定的。”該負責人說。
位於大柵欄西街上的護國觀音寺,眼下已經完成了修繕的前期工作。據現有史料推測,這所寺廟建成時間不晚於明朝末年。清朝乾隆甲申年(1764年)還重修過。觀音寺所在街巷,屬典型的斜街,蜿蜒曲折,被古建文物保護專家王世仁稱作南城“龍脈”。古時每逢廟會,觀音寺香火鼎盛,清末民初時店鋪林立,是大柵欄商業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廟宇成了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