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魅力鄉村”之雨後和平古鎮 深巷無人賣杏花(圖)

“魅力鄉村”之雨後和平古鎮 深巷無人賣杏花(圖)

日期:2016/12/15 23:40:19      編輯:古代建築

古鎮有不少特色建築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2月19日訊(本網記者 江方方/文 黃孔瑜/圖 實習生 劉寒青)

和平古鎮,距邵武約40公裡,從邵武到和平約一小時車程,邵武也是進去武夷山的要地,每天都有客車往返兩地,從武夷山到邵武車程3小時。另外,邵武市距武夷山機場僅70公裡,你也可乘飛機到武夷山,然後從邵武轉班車到和平古鎮,車程一小時,票價7元。如果你是自駕游,從福州上福銀高速,在邵武出口下,就能看到和平古鎮,車程約3~4小時。

如果你已經厭煩都市生活,已經厭倦了睡眼蒙胧中便看到高樓林立,那你可以背起行囊走進青磚琉瓦的和平古鎮,洗盡滿身纖塵,品味那源自於唐朝的寧靜祥和。“福段子·發現海西之美”之“魅力鄉村”第13站,帶你走進南平市和平古鎮。


巷子裡磨得發亮的鵝卵石,見證了古鎮曾經的繁華

和平古鎮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坐落於青山綠水、霧氣朦胧的閩北重鎮邵武市南部,近300棟明清時代的民宅就掩蓋在那一片煙雨朦胧之中,是“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一條長達600米的青石板街貫穿古鎮南北,石板在雨後光潔如鏡,古樸幽遠。兩旁的古民居鱗次栉比,有的以木制為主,有的以青磚搭築,數十條鵝卵石鋪砌的古巷道或長或短、或寬或窄地分布其間。

古鎮現存的北東兩座谯樓氣勢非凡。穿過兩重檐的北門谯樓,一路上可以看到郎官第、黃氏大夫第、和平書院、廖氏大夫第等遺跡。其中,創辦於五代後唐的“和平書院”是中國最早創建的私人書院之一,曾培養出2位宰相、6位尚書、137名進士。

古鎮東區的東門街,直通三檐歇山頂式木質結構的東門谯樓,其城牆牆體用鵝卵石築成,風格獨特。東門街兩旁的小巷縱橫交錯,每一塊磚、每一條石板,都镌刻著歷史的記憶。眾多的宗族祠堂、家廟,也是和平古鎮的特點之一,保存下來的岐山公祠、趙氏宗祠、廖氏宗祠、丁氏家廟等,無一不折射出那些名門望族曾經的滄海桑田。


城樓已經老去,城樓下曾經疾馳的快馬,也變成了馬達轟鳴的摩托車

古鎮裡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明末軍事家袁崇煥題額的“聚奎塔”,有“大夫第”、“貢元宅”等古民居瑰寶,有清朝乾隆年間設置的分縣衙門“縣丞署”,以及舊市三宮、舊市義倉、謝氏莊倉、家族宗祠等建築群。

踩著斑駁的光影,穿行在高牆下四通八達的小巷內,想想壓面機下的面條是怎麼做出來的,聽聽木頭風車脫粒機嗡嗡作響的聲音,嘗嘗獨具特色的游漿豆腐有多鮮嫩可口,看著古鎮居民從容安詳地重復著日復一日的生活,能令你感受到久違的閒適和溫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