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商周時重要遺址 出土陶器被當垃圾扔(圖)
日期:2016/12/15 15:06:57   編輯:古代建築
遺址中紅土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村民修建磚瓦窯的地方
商周時期重要的遺址,3000多年前“巴渝文化交流中心”,竟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用作磚瓦窯燒掉!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合川涪江邊上發現了一處商周時期遺址,可惜大部分遭到毀滅性破壞。
出土了上萬件陶器碎片
河嘴屋基土遺址在合川區銅溪鎮彎橋村,涪江右岸的台地上。
近日,市考古所在那裡進行勘察和發掘,發現了一處商周時期遺址,出土了上萬件陶器碎片,上面繪有繩紋、網格紋、菱形紋、堆紋、太陽紋等圖案,經初步拼接,發現造型多樣,羊角尖底杯、炮彈狀的杯子、高領壺、直口深腹缸……其中還有神秘的船形杯,這在渝東峽江地區的商周遺址中很少見。這種杯子一頭方,一頭圓,底部呈弧形,如同一艘小船,用途至今還不清楚,但表明重慶的遠古祖先在注重物品的實用性之外已經開始關注其藝術內涵了。
據介紹,這些陶器風格既有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十二橋文化”遺風,又有渝東峽江的“石地壩文化”元素,同時也接納了中原文化,具有兼收並蓄的文化風貌。
村民不知是遺址
“很可惜啊,要是當時保護得好,應該會有更大收獲!”市考古所領隊方剛介紹,在發現遺址時,上方修建有幾座磚瓦窯,遺址僅存面積只有300多平方米,上萬平方米台地遭到極大破壞。
原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村民不知是遺址,在此地修建了磚瓦窯,被挖掘出的珍貴陶器被誤以為是垃圾,有的被扔進了江中,更多的被連同泥土一起燒掉了。
文物工作者在清理遺物時,發現有的珍貴陶片甚至就“鑲嵌”在磚窯牆壁上,只能小心把它們“摳”下來。據了解,如果遺址沒有遭到破壞,極有可能找到保存較為完好的商代大型宮殿式木結構建築和小型干欄式木結構建築群等遺跡。盡管磚瓦窯早已停工、廢棄,但遺址已不能復原。
此處以前是重要交流中心
“這處遺址意義非常重大!”據考古所文物專家介紹,嘉陵江流域一直被看作是重慶對外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但重慶境內一直沒能發現能證明這個推斷的遺跡。而河嘴屋基土遺址匯集了重慶和成都地區兩種文化,能夠說明當時這裡是一處重要的“巴渝文化交流中心”。據了解,河嘴屋基土遺址商周文化的堆積厚達3.6米,這在眾多的重慶峽江地區商周遺址中是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