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北京舊城第一人是誰?很多人會回答:梁思成。其實,早在民國初年,北京已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市政工程改造,各項工程都是在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钤的主持下進行的。朱啟钤也被稱為“現代北京城市奠基人”,其故宅位於東城區趙堂子胡同。昨天(10日),記者跟隨消防部門走進了這所宅院,消防檢查結果只能用“令人憂心忡忡”來形容。
朱啟钤於20世紀30年代初購置了趙堂子胡同的這所宅院,並親自設計督造,完全按照《營造法式》建造,據悉,所用木工、彩畫匠均為原修造故宮的工匠。院落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8個院子組成,走廊把院子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第一進有兩卷垂花門1座,每進院的西房和北房均為3間,東部有兩棟三卷勾連搭歇山頂的建築,該院落如今屬於東城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文字的記錄中,如此美輪美奂的建築,推開其褪色的大門,眼前的一切讓人不能相信——空中,“盤旋”著各種私搭亂接的電線;屋檐下,挑起晾衣繩,掛著各色衣物;古色古香的房屋旁邊,違章搭建的小房子鱗次栉比;房屋之間的通道,更堆滿了舊家具、紙箱子等雜物;斑駁的走廊裡,停著兩三輛自行車……
北京有大大小小公園無數,而興建公園的理念就始於朱啟钤。他希望通過建公園,“俾都中人士,休沐余暇,眺覽其間,蕩滌俗情,怡養心性,小之足以裨益衛生,大之足以轉移風俗。”如今朱啟钤的故宅內,卻難以看到其倡導的這些觀念。
“這個大院現今住著34戶人家,大約有150人吧。”東城消防支隊防火處火查科科長張倫有些無奈地說,很多隱患都是老問題,比如雜物堵塞通道,電線老化、私拉亂接,違規用火用氣……
“這種古建多是磚木結構,不合格的電線是最大安全隱患,一旦著火,基本上就是火燒連營。”張倫介紹,東城區政府正在推動為古建投保的工作,但是文物古建不可復制,真的著了火,事後補救工作也難以挽回歷史性的損失。
在一戶人家房門上,張倫看到一段已經脫皮的電線。“這以前是燈線,現在不用了。”一位老人解釋著。“如果廢棄了要及時清理掉,以免留下隱患。”張倫叮囑老人,牆上、空中縱橫交錯的電線、有線電視線等,也都非常危險。
隨後,張倫又檢查了院子裡的滅火設施。“像這個院子的面積,應存有兩處以上的滅火器,滅火器要一年一檢,防止壓力失效。”對於檢查出的問題,張倫一再告知社區民警、街道工作人員和大院住戶。
檢查過程中,很多居民不在家,但是已經檢查過多次類似古建的張倫告訴記者,住在古建裡的住戶,家中幾乎有幾點“通病”:電線亂接、老化嚴重;多個插線板串聯使用;電氣安裝不規范;燃氣軟管老化;家中堆放大量雜物……
“電氣這塊,政府曾出資改造過,比如每家每戶都安裝了漏電保護器,更換了燃氣軟管等。但是想要徹底改造電氣線路、杜絕隱患,需要一大筆錢,而像朱啟钤故宅這樣情況的古建又太多,全靠政府投入也不現實。”張倫說,目前,只能由社區民警和消防監督員一起,對轄區的火災隱患進行不間斷排查和對居民不間斷安全提示,防止火災發生。
“這幾年,居民的安全意識確實提高了不少,也有人願意自己出資改造線路,但是古建的保護工作還是任重道遠。”張倫呼吁,住在古建裡或者毗鄰古建而居的住戶,應該有文物保護意識和防火意識,保護好身邊的一草一木,為早日恢復古建的風貌出一份力量。
新聞短評 古建住戶應自視為守護人 生長於古都之人,都為這座城市感到驕傲。而對於古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古建。
說起古都保護,世界聞名的是羅馬。羅馬保留了歷史原貌,生動地記錄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羅馬人都有極強的文物保護意識。而這種普遍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是從慘痛的教訓中得來的——在中世紀,羅馬古城曾遭到嚴重破壞,“羅馬市苑”一度成為牧場,古建的石料也被拆下建築私宅……也許正是這種極端的破壞,養成了羅馬人“極端”的文物保護意識,成為社會集體意識和自覺行為。
同樣,曾經幾乎被一把大火化為灰燼的倫敦,也格外重視防火工作。很多建築內都設置了一道道的防火門,消防栓更是隨處可見。正是這些看似繁雜的預防設施,能在危急時刻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看看我們近年的新聞:2014年1月11日凌晨,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裡拉縣的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1300年歷史的古城核心區變成廢墟;同年1月25日午夜,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貴州鎮遠縣報京侗寨失火,大火造成侗寨核心區超半數住戶受災;去年1月,一場大火把雲南巍山古城標志性建築拱辰樓燒毀殆盡……一座又一座古建、古城遭遇火災。
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很多古建現今都住進了居民或者搬進了單位。但是,古建裡的人,應該把自己視為古建的守護人,而非冷漠的過客、冷酷的破壞者,用對歷史和文化負責的態度,主動保護古建的完整,並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治理和修繕。可能,正是現在的一份克制和努力,才不會讓後人只能通過照片來了解歷史。
消防調研 本市古建有四大消防安全風險 市消防局對全市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的調研評估顯示,本市古建存在四大消防安全風險。
1、經測算,以松、柏、杉、楠木材為主要材料的古建築,燃燒速度是現代建築的30倍。
2、發生火災時,回廊成為火災蔓延通道。古建一般殿高堂闊、連片成群,沒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極易蔓延並火燒連營。
3、普遍缺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室內外消火栓系統、電氣安全設施系統等消防設施保護,不能早期報警和及時處置。
4、最更困難的是,使用、占用者和毗鄰建築的私搭亂建,嚴重影響文物古建安全,做好清理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門聯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