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巴南豐盛鎮打造全國首個孝善之鄉

巴南豐盛鎮打造全國首個孝善之鄉

日期:2016/12/15 16:24:02      編輯:古代建築
大學生村官走村訪戶,為高齡老人家庭講孝善讀本 大學生村官走村訪戶,為高齡老人家庭講孝善讀本 豐盛鎮彩色森林的斑斓之春 豐盛鎮彩色森林的斑斓之春 碧波蕩漾的響水湖 碧波蕩漾的響水湖 遠眺豐盛古鎮 遠眺豐盛古鎮

  豐盛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位於重慶市巴南區東面,與涪陵區、南川區接壤,素有“長江第一旱碼頭”之稱。明末清初始建場鎮,曾經是重慶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

  豐盛鎮幅員面積68.95平方公裡,人口2.2萬人,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轄區內明清時期修造的山寨、寺廟有近50處,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古建築,“川渝”式碉樓仍存15座,境內有上百畝的楓樹深秋紅葉、響水湖及崖下的12級瀑布和60多處地下溶洞群等自然景觀,還有“九龜尋母”、“地下潮河水倒流”、“三潮水間歇泉”、“出魚洞”、“紫雲響石”等世間罕見的奇特的地質、地貌奇觀,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尤為豐富。

  “明年5月,千年豐盛古鎮將隆重開街,游客將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豐盛古鎮,”豐盛鎮黨委書記張華明說,“因為豐盛古鎮被賦予了"孝善"的新內涵。我們要把豐盛鎮打造成"孝善之鄉",讓大家在游覽古鎮時,感受到孝善的魅力。”

  老鄉長為豐盛孝善之鄉代言

  “民族傳統文化正在流失,倡導孝善文化正當時。”豐盛鎮黨委書記張華明說,孝善文化在豐盛古鎮是有傳承的,鎮上孝老愛親、淳樸善良的民風一直不曾改變過。

  現年93歲高齡的田鄉長割肉救父的故事流傳至今,感天動地。據了解,田鄉長是豐盛古鎮的首任鄉長,德高望重。他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大善人。至今,場鎮上的人們對田鄉長割肉救父的故事仍津津樂道。雖然最終未能挽救回父親的生命,但田鄉長的孝善之舉卻感動了所有人。

  “田鄉長的孝善之舉只是豐盛古鎮孝善文化的具體體現之一。”張華明說,豐盛古鎮的孝善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請田鄉長為孝善之鄉代言就是要延續傳統優秀文脈,塑造獨具巴渝魅力的古鎮人文景觀和營造古鎮文化氛圍。“孝善文化之鄉”的建成將展示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將成為全鎮長遠發展的重要精神依托。

  “十個一”工程建設孝善之鄉

  “我們豐盛要打造的是極具文化內涵的"孝善之鄉",必須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豐盛鎮鎮長付顯玉介紹,他們不僅要重拾孝善文化的傳統理念,還要將豐富的元素融入古鎮的開發建設之中,讓豐盛擁有獨具特具特色的地域名片。因此,豐盛古鎮實施了“孝善十個一”工程。

  據介紹,“孝善十個一工程”即傾力建設“一個孝善公園、一條孝善商街、一座孝善展館、一所孝善講堂、一家孝善協會、一套孝善標識、一本孝善期刊、一首孝善歌曲、一台孝善演出、一批孝善典型”,為風情古鎮的旅游開發注入傳統民族文化特色。

  此外,豐盛鎮還制作了首期孝善訓口袋書,全鎮8000戶每戶一本,同時定期出版兩月一期的內部資料—孝善文化專刊,以古今著名的孝善經典以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優秀典型故事為內容,向老百姓宣傳和樹立孝善榜樣。

  每年,豐盛還將開展“孝善之家”、“美滿家庭”、“好兒媳”、敬老模范等評比,推典型,樹新風,以點帶面,讓孝善價值觀內化為群眾的主流價值觀。

  付顯玉說,豐盛古鎮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打造“孝善之鄉”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下古鎮孝善文化的精髓,使豐盛傳承的孝善文化符合黨的要求,符合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據了解,“孝善十個一”項目建設現已正式啟動,未來它們將成為豐盛鎮的對外名片和文化特色。

  孝善文化融入中小學課堂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責,須順承……”在豐盛鎮的中小學課堂裡,不時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孝善文化教育作為豐盛鎮中小學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已經深入課堂。

  如今,豐盛鎮的孝善文化成為學校的特色教育內容,也成為鎮上打造“孝善之鄉”的重要手段。學校進行的孝善文化教育使未成年人從愛父母、愛長輩提高到愛集體、愛家鄉,將孝善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讓孩子們懂得"孝",回到家裡向家長宣傳,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實現以點到面的傳播。”張華明說,孝善文化內涵豐富,正確引導,可派生許多健康的社會規則:家庭有孝,尊老愛幼,其情融融;單位有孝,上行下效,竭忠盡智,事業興旺;社會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懷,社會便會和諧。

  考慮到鎮上留守兒童比較多,在寒暑假和周末,豐盛鎮文化服務中心特別開辦“國學班”,由青年志願者和退休教師輪流講課,教授《弟子規》、《孝經》等內容,讓留守兒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受到孝善文化的熏陶。

  “孩子們學習了《孝經》,聽了許多古往今來孝善故事,逐漸懂得了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更明白了年邁的婆婆爺爺撫育自己的不易。”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志願者說,留守兒童長期見不到父母,難免會對父母有怨言。而現在他們回家都會主動做些家務事,因為他們已經漸漸懂得了什麼是孝順,也懂得了孝的含義。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不僅是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孝文化",大人們在生活中也逐漸感染"孝文化"。”張華明說,今後,“孝文化”專題講座活動將成為村社基層活動的一個特色內容。各村還要以“孝文化”為抓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向廣大村民、青少年開展慈孝教育、親情教育,營造積極、健康、質樸的鄉風,進一步打造“孝善之鄉”,共創魅力豐盛。

  明年五月 千年豐盛古鎮新鮮開街

  走進千年豐盛古鎮,感受到的是小鎮美麗而神秘的氣息。雖歷經千年風雨,古鎮如今還存有半邊、江西、垭口、十字、書院、壽字、公正、長寧8條老街,全以青石板鋪就的街面,依稀可以感受到“長江第一旱碼頭”往日的繁華。

  豐盛古鎮老街兩側均為2—3層全木質穿斗結構的店鋪。鋪後多為青磚黑瓦四合院,其檐額、堂額、門窗等,多飾以戲文故事、魚蟲鳥獸,具有典型的徽派風格,這在重慶眾多古鎮中並不多見。而這也讓豐盛古鎮比其他古鎮更富吸引力。

  主城40分鐘可到豐盛古鎮

  “交通瓶頸打破後,我們這個魅力獨特的千年古鎮將迎來大機遇、大發展”,豐盛鎮黨委書記張華明說,預計今年底,沿江高速豐盛連接道八角廟至高速出口段項目將正式竣工。屆時,從豐盛場鎮到南坪只需40分鐘。這將切實改變豐盛古鎮的區位,帶動沿線30平方公裡土地的開發利用,為沿線村經濟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把豐盛古鎮打造成為重慶乃至全國聞名的“生態旅游文化特色小鎮”提供堅實保障。

  據了解,今年,豐盛以“古鎮開發年”為主題,以“千年古鎮開街、彩色森林開園、家庭農場開業”為工作目標,加快古鎮保護與開發,以實現豐盛古鎮明年5月開街試運營。

  古韻豐盛呈現新面貌

  目前,豐盛古鎮正在對古鎮核心區進行修繕維護,完成一期500米長古鎮十字街外立面保護性修繕,恢復重建十全堂、南川場口、洛漬場口、涪陵場口等十余處重點歷史遺跡,開展特色旅游商品經營和特色文化展示,再現古韻豐盛繁榮盛景。

  同時,豐盛還將進行市政精品建設,如新建8000平方米旅游接待中心、2500平方米古鎮文化廣場,1500米鐵瓦寨登山健身步道;完成60畝清遠樓公園景觀升級改造,完成場鎮新區二期25000平方米風貌改造等,設計規范古鎮新、老城區燈飾景觀和店招店牌。

  為了讓游客來了古鎮有看頭,有耍事,豐盛還重點抓好休閒娛樂新區開發建設,突出“旅游+生態+文化”的理念,建成300戶26000平方米橋上村幸福農莊一期工程,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啟動800米長10000平方米環清遠樓傳統風貌步行街建設,征集開發一批具有古鎮特色的旅游產品,打造特色餐飲文化。

  七彩林海幸福農莊等你來

  除了為千年古鎮開街做好各項准備,豐盛還堅持以特色農業為本,突出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豐盛大力推進觀光農業、養生養心養老產業發展,支持邦天農業公司打造3000畝“七彩林海”,新種植紅楓、紅葉石楠等彩色苗木5萬株。目前,彩色森林人家已經開園試營業,帶動周邊發展。

  此外,豐盛鎮還著力推動以家庭農場為核心的農業經營模式創新,計劃在5年內發展家庭農場100個。今年將啟動10個家庭農場的建設,建成油房等村3個示范家庭農場開業。豐盛鎮在巴南區率先出台家庭農場認定標准及獎勵辦法,籌集整合100萬元扶持資金,對達到要求的家庭農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給予3萬-20萬元專項支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