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次發現商周山地遺址 或證“虞舜南巡”(圖)
日期:2016/12/15 15:07:59   編輯:古代建築
12月1日,東安縣舜皇山脈下大廟口鎮南溪村二組坐果山發掘出的商周遺址,這是我省首次發現商周山地遺址。圖/趙尚渝
出土的獸骨和石器表明這一時期的主要勞動生產方式為狩獵(來源:三湘都市報)
在東安縣舜皇山脈下大廟口鎮南溪村二組坐果山發掘出的商周遺址,正好與“虞舜南巡”的時間相符。這是湖南省首次發現商周山地遺址,這一重大發現讓遠古的歷史忽然變得親近起來。12月1日,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聯合本報再次啟動湖南發現之旅,記者隨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一行奔赴永州進行了實地考察。
顏色深黑的灰洞,可能是火塘。
從遺址中發掘出土的大量陶器碎片。(來源:長沙晚報)
采石場中的龐大山地遺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把大家帶向通往遺址所在地的小路。遺址就在上山不遠處的路邊,外行人乍一看會以為僅是某個采石場的工地。據柴煥波介紹:“村民開采石料,已經對遺址造成了很大破壞。10月16日我們發現遺址時,立刻展開搶救性發掘,但未遭破壞的遺址已不足1/3。”
繼續往山上走,遺址便凸顯出來,一個個光滑的土坑均勻分布於地面。柴煥波解釋,這裡原本鋪著整齊的石頭,石頭被搬走後,坑就顯現出來。旁邊還有顏色深黑的灰坑,可能是火塘。遺址區域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柴煥波推測,這裡曾居住著數量龐大的古人,建築規格相對較高。
在以坐果山遺址為中心的盆地周圍,考古隊員還發現4處同時期遺址,它們形成一個完整的聚落。
遺址中有上百個用來支撐房屋的柱子留下來的柱洞。
珍貴文化層厚達3-4米
離土坑不遠,有一條長達數十米的深溝。柴煥波說,在考古學上,這被稱之為文化層,“當年可能是一條水溝,因填充著大量丟棄物以及生活垃圾等,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就有了這個厚達3-4米的文化層。”
在這個文化層中,考古隊清理出了大量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陶器、動物遺骨以及少量的青銅器、玉塊、玉環等。根據出土物的特征,柴煥波初步判定遺址屬於商周時期。“在湘南地區商周時期遺址中,具有文化層疊壓關系的不多,此次發現的文化層是個特例。”
在山下一戶居民家的院子裡,記者看到了考古隊從山地遺址裡清理出來的文化遺物,有種類繁多的陶器,從制作到使用過程可以完整再現的石器等等。郭偉民說:“這次發現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它體現出了一種山寨形式的特殊聚落形態,大批石器加工制作鏈反映出當時以狩獵為主的經濟形態,還說明北方文化當時已在此處傳播。”
與“舜帝南巡”傳說或有關聯
坐果山遺址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最令人驚喜的是,這一發現與傳說中的舜帝南巡的故事或有關聯。“就目前情況判斷,我們推測遺址的時代大約跟舜帝南巡的時間相符。也許從大量關於湘西南的史書中,我們還能找出一些年代大致切合的考古遺址線索,通過發掘這些遺址可以證明舜帝南巡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郭偉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