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江西五大名窯南豐白捨窯

江西五大名窯南豐白捨窯

日期:2016/12/14 18:10:50      編輯:仿古瓷

  南豐白捨窯曾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蘊藏著豐富的瓷文化,然而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一直未被世人所知曉。近年來,南豐縣加大了白捨窯瓷文化的發掘、研究和宣傳力度,並把其作為一項文化產業予以扶持,使這一地方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

溫潤如玉的白捨窯瓷碟

  古瓷精品遭遇遺憾 

  對於白捨窯瓷器收藏愛好者胡日輝來說,最“窩心”的事莫過於2006年夏參加中央電視台《鑒寶》欄目的經歷:那次,他帶著一對收藏多年的白捨窯葵口茶盞參加現場“鑒寶”,茶盞一亮相,就得到專家鑒定團的稱贊,可是沒想到專家們把他的白捨窯寶貝認定是景德鎮湖田窯的瓷器,這讓他遺憾了好一陣子。 

  2007年秋,江西電視台《家有收藏》欄目組走進南豐,拍攝有關白捨窯的專題片。攝制過程中,隨行而來的原景德鎮古陶瓷研究所所長、《家有收藏》欄目瓷器鑒定專家趙曰斌起初對白捨窯瓷器並不知曉,在鑒賞了幾件宋代白捨窯瓷器後,才被其溫潤晶瑩的特質所折服,贊不絕口,連稱可與同期的景德鎮湖田窯瓷器相媲美。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白捨窯,其遺存的瓷器被專家們看好,其聲名卻又不被專家們知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千年歷史不輸景瓷 

  白捨窯起始於晚唐五代,興盛於北宋中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據該縣博物館館長揭小華介紹,白捨窯以燒制青白瓷(影青瓷)而著稱,制作工藝精湛,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在元代蔣祁《陶紀略》一書中就清楚地記載:“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白捨窯也。”可見當時白捨窯制瓷工藝水平之高、產銷之旺。歷史上也因此把南豐白捨窯與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裡鎮窯並稱為“江西五大名窯”。新中國成立之初,白捨窯遺址被列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的葵口碟、梅花盞等瓷器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曾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出土陶瓷展覽會”上展出。至今在白捨鎮白捨村還保存著古窯遺址34座,窯體堆積物20余座。 

  白捨窯瓷器胎薄而白、質密而堅、釉色晶瑩,有著“瓷中之玉”的美稱,種類多為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不乏精致的高檔瓷器,如蓮花瓣的溫酒壺,弧形葵口劃花碟、茶盞等,還生產青釉台燈、粉盒、瓷枕、堆塑瓷俑、佛像、祭祀供器、墓葬器等;在制作工藝上,白捨窯從淘泥、制坯、梳篦劃花到最後燒制成精美瓷器,工藝繁多,圖案裝飾簡潔卻不單調,迎合了當時人們平淡自然的生活情趣,深受百姓喜愛,這也為白捨窯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鼎盛時期,白捨窯建有窯口99座,整個窯區綿延2.5公裡,場面異常壯闊。 

  然而,制瓷業的發展需要優質瓷土作支撐。由於當地瓷土儲量不足,加上運輸條件有限,至元末,白捨窯陷入了瓷土資源嚴重匮缺的境地,許多窯戶停工停業,有的遠走他鄉謀求發展,於是在與景德鎮窯的競爭中,白捨窯逐漸敗落下來。 

  明清時期,白捨窯也曾有過散戶生產,但終究未能形成規模,白捨窯從此掩藏在歷史的塵煙中。 

  重振輝煌會有時 

  白捨窯瓷器的制作工藝和器形特征反映了一定時期社會的多元文化內涵,有著極大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為重振瓷文化,南豐縣成立了白捨窯瓷文化研究會和瓷品收藏協會,通過對白捨古窯遺址的研究,舉辦瓷器鑒賞展示和瓷文化研討會等活動,不斷挖掘白捨窯瓷文化的內涵。前不久,在蘇州舉辦的“古玩世界第四屆研討會”上,該縣瓷器收藏愛好者張符龍帶去的數十件白捨窯瓷器標本被與會者搶購一空,5件藏品在鑒賞拍賣中拍出了高價。張符龍說:“現在白捨窯瓷器得到廣大藏友的認可,收藏白捨窯瓷器已逐漸成為收藏界的一個熱點。” 

  為恢復發展制瓷業,該縣有關部門已把陶瓷生產作為一項經濟發展項目,整理出一套白捨窯制瓷生產工藝,組織人員到景德鎮等地學習考察,目前遴選瓷土等相關工作已經啟動。相信不久的將來,制瓷業會成為該縣又一個經濟增長的亮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