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薩迦縣農牧民安居工程見聞:千年古鎮換新顏
日期:2016/12/15 16:21:21   編輯:古代建築記者走進扎西崗鄉扎西崗村村民巴桑次仁新改建的小樓時,發現他們一家九口人的房屋面積達到600平方米,住房裡的家電家具一應俱全,後院是飼養十幾頭優良奶牛的“庭院經濟基地”。“全村人現在基本都用上了自來水、電視、電話等。”巴桑次仁告訴我們。
在去年剛脫貧的村民邊巴加布家閒聊,他滿面笑容地對我們說:“這些年,在各級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家已徹底擺脫了貧困。我的大兒子每年到外地打工,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這兩年,在自治區科技廳的援助下,我家有了4座溫室大棚,一年收入也有5000多元,我家現在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看著眼前一幢幢漂亮的新居,記者不由想起了幾年前在薩迦縣下鄉蹲點時的情景:村裡大多數都是年久失修、低矮、陰暗的簡易土木房,更不用談住房安全、衛生和適用了。由於整個夏季陰雨不停,當時位於薩迦北寺腳下的自然村,時刻受到山體泥石流災害的威脅。
短短幾年間的巨大變化使我們對廣大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變化感到由衷的羨慕。薩迦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十一五”期間,薩迦縣累計完成安居工程建設5118戶,受益群眾達到32605人,完成了85個行政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7條行政村道路硬化建設、400戶援藏建設資金與地區安居配套資金整合的無房、危房戶建設與改造工程和援藏建設新農村示范點及產業發展等一批新農村建設項目。“十一五”期間,安居工程累計完成建設投資23650.97萬元,其中完成國家投資6779.8萬元、日喀則地區財政補助資金266.6萬元以及援藏投資新農村建設資金1035萬元。
薩迦縣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以來,不僅明顯改善了農牧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農牧民群眾“因循守舊,安於現狀”的思想觀念得到改變,從“要我建”變成了“我要建”。現在,該縣農牧民群眾學文化、學技術的多了,求神拜佛的少了;外出務工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不思進取的少了。
在經濟效益方面,實施安居工程後,薩迦縣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7.6平方米增加到32.4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該縣農牧民群眾住房條件,使農牧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高。全縣85個行政村村委會活動場所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村級公路改善後,廣大村民的生產條件大為改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村民出行極為便利,節約了大量時間可以更好地發展生產。薩迦縣農牧民群眾還通過縣裡開展的技能培訓,掌握現代施工技術,進一步拓寬了增收渠道,激發了農牧民群眾發家致富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