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板橋鎮遺址清朝住過大地主 曾是北宋建築群(圖)

板橋鎮遺址清朝住過大地主 曾是北宋建築群(圖)

日期:2016/12/15 15:10:05      編輯:古代建築

 

膠州市博物館設計的北宋時期板橋鎮復原圖。(翻拍照片)

 

    9月7日本報 A5版刊發了《膠州鬧市出土北宋鐵錢》一文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因施工地為板橋鎮遺址,膠州市文物部門已經向上級匯報,膠州市政府也非常重視,現在已責令此工地停工,並研究下一步的考古發掘方案。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此處為清朝時期王姓大地主家宅院。

    工地停工等待發掘

    9月7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膠州市常州路與蘭州東路交會處的工地時看到,工地內停放著很多輛等待拉土方的大貨車,一些收藏愛好者看到本報報道後,紛紛前來“淘寶”。據膠州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處為板橋鎮遺址,下面很可能藏著很多文物,目前相關部門已責令該工地停工,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這裡在施工時經常挖出一些瓷片等物品。”前來看熱鬧的王先生告訴記者。

    據膠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介紹,現在青島市文物局也已經知道了此事,並派專家前來現場查看,為系統研究板橋鎮時期的膠州歷史,文物部門和膠州市政府都非常重視,正在研究下一步的考古發掘方案。

    曾是北宋建築群

    膠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告訴記者,板橋鎮是唐初武德年間設置,北宋始以板橋鎮主簿兼膠西縣事。自然地理位置優越,扼南北海陸交通之咽喉,為兩廣、福建、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客商的輻辏之地。因此,北宋朝廷獲准知密州范谔宜在板橋鎮置市舶司的請求。奏稱:“若板橋市舶發行,則海外諸物積於府庫者必倍於杭、明二州。”並遠達中東、近東。從中可窺見當時板橋鎮的繁榮景象。大文學家蘇轼曾巡視膠西,見高麗亭館極盡富麗堂皇,驚歎不已,對建亭館之勞民傷財給百姓以沉重負擔而慨歎,遂賦詩以抒胸臆。板橋鎮,在當時我國八大市舶司、五大通商口岸、四大榷場中皆占其一,為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據膠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介紹,他們現在已經從挖出的土方中,除發現了鐵錢、瓷壺和磚瓦等北宋時期的文物外,還在現場進行了仔細勘察,並且發現了北宋時期的板橋鎮遺址的牆基建築物遺物,而現在已經發現的這些文物,都是在牆基的內牆處。

    “從現在初步勘察情況來看,這裡是一片北宋時期的建築群。”文物專家告訴記者,現在已經出土的鐵錢和瓷壺等文物都是在此建築群內部發現的,下面很可能藏著很多珍貴文物,而現在發現存放鐵錢和瓷壺物品的建築物遺址內,很可能是當時存放貴重物品的錢庫,這一切都要等到考古發掘結束後才能得知真相。

    清朝曾住過大地主

    9月7日下午,記者與編寫《膠州史話》的作者宋和修取得聯系,他告訴記者,他研究膠州歷史40余年,據記載,此處經歷了千年變遷,在清朝時期為王氏“惜陰堂”——俗稱“清朝大地主王聖格家”。據介紹,當時膠州的王星五出自教育世家,其父親去世後家境中落,即棄儒經商。先靠肩挑做小本生意,漸做米糧買賣,王星五因生性慷慨,為人誠實,在商界享有信譽。如此經營30年,富甲一方,為王宅立下“惜陰堂”堂名,意在教育家人學習成才,但王星五老來無子。

    王星五嗣子王聖格因其天性孝友,苦讀勤學,創業發家,深受王星五喜愛,後來繼承了王星五的事業,糧食生意規模愈大,貿易日隆,家業益興,並且捐建學堂,成為膠州當地曾、范、王、高四大家族之首,因王聖格一生創業發家,致力於教育公益事業,在當地是口碑非常好的大地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