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老與現代的碰撞

古老與現代的碰撞

日期:2016/12/14 20:59:46      編輯:古代建築
       榆中新聞網訊(高飛 文/圖)來紫堡鄉地處黃河兩岸,宛川河下游,位於縣城西北方向30公裡處,西接蘭州市城關區東崗鎮,東鄰金崖鎮,南與連搭鄉、定遠鎮相連,北靠皋蘭縣什川鄉。境內有風景優美的旅游景點萬眼泉,有“小十三陵”之稱的明肅王墓群文化遺產,規劃黃河旅游風景線十五公裡。榆鋼等現代化企業聚集,馬家梁工業
開發區,白家坪規劃農業示范區,宛川工業園區等已初具規模。
       來紫堡鄉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積極配合榆中鋼廠建設,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古老的宛川河流域煥發了新的生機。
       位於來紫堡的黃家莊村,是絲綢之路古道上貨通東西的必經之路,距離市區16公裡。黃家莊村歷史文化悠久,是榆中、蘭州歷史文化淵源所在地之一,文化遺產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境內分布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肅王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宛川七月官神”以及古建、古民居等豐富的文物遺存,涉及史前遺址、皇族陵墓、祠堂寺廟、古民居院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個類別。其中,8處百年以上的古民居保存十分完好,具有十分難得的藝術、觀賞、科研價值。
       隨處可見的古民居在現代城市建設光環下顯得落魄,年久失修成了這些老房子的代名詞,不遠處一幢幢新農村拔地而起,曾經見證絲綢古道輝煌的老房子依然矗立在這裡。
       來紫堡鄉黃家莊村村口,一棵蒼勁高大的古槐樹婆娑臨風、形姿卓異,挺立在公路邊,樹冠形如一巨型鍋蓋,直徑約25米,樹身4人伸開雙臂不能合攏,樹高約30米,樹下靠北,貼著樹身建有一小廟。這棵古槐歷來被人們視為“神樹”頂禮膜拜。
      古槐神樹北側為平頂峰,是明肅王墓群所在地,墓群依山就勢,枕山面野。在古槐樹西北角,是通往金城的商道,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舊時建有堡子。當年苑川河河水很大,水流沖破堡子城,最終沖毀堡子,村民又在古槐樹西北角開辟出一條新路,向郭家莊方向而去。
      黃家莊古槐“神樹”的神奇傳說,古已有之,說法種種。據村內已退休的中學教師、現為中華古詩詞學會會員的施玉倉老先生介紹,這棵古槐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樹齡了。據《甘肅金城邸氏文化研究》一書記載:來紫堡鄉上伍營多為邸氏家族,據查為明太祖後裔。建文帝允炆之嫡系。祖籍江南應天府上元縣人(今南京市),燕王朱棣奪位後,追殺允炆族人,邸氏先祖帶三個兒子星夜出逃。當時盤查甚緊,在守衛盤問時,望見人家門前匾額書寫“官邸”二字,隨急中生智,謊稱邸姓而隱瞞朱姓。才得以蒙混過關,逃過一劫,歷經艱辛,長途跋涉來到蘭州榆中來紫堡,身患風寒的長子在槐樹下祈求神靈保佑,果然降神藥服後風寒即愈,就此三兄弟沿用邸姓在當地落戶。槐樹附有神靈之說也就在當地流傳開來。
       來紫堡黃家莊村新農村建設工程是為了妥善安置東金公路拓建、榆鋼二期征地、鋼城大道建設的搬遷農戶,采用“廠村共建”的方式(榆鋼出建材),由鄉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分不同區域建造的環境優雅、設施功能齊全的新農村小康型居民住宅小區工程。黃家莊村文體科技廣場為農民提供鍛煉休閒好去處。
       萃英學校創建於解放前,解放後得到了較大發展。穿過古色古香的校門,映入眼簾的完全是一所現代化的小學。
       古老與現代的關系,是很多哲人所思考的問題,在一個小城鎮的發展中,古老和現代是相互融合、交相輝映,還是相鄰而居,或者分別開來,行走在古老和現代之間?這是我們所要思考的。當現代的發展破壞了古老的一切,留下來的只有史書的記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