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紀智行佛母像(紅銅金質器物銀質飾物)
自2012年開始,佛教藝術品在中外市場上再掀熱潮,漲聲頻起。今年春拍,紐約佳士得和蘇富比都加重了佛像的比例,而國內各大拍賣行早在去年已紛紛啟動佛教藝術品專場。印藏系佛像交易持續走高,中國的高古佛像也開始受到熱捧。有觀察認為,8年來佛教藝術品的價格普遍一年即翻番,而且還有不斷上揚的趨勢。
永宣造像是拍場主流
昭示市場冷暖變化的紐約春拍,一向具有指標性意義。2013年,紐約佳士得和蘇富比都加重了佛像的比例。據資深中國古代藝術品鑒賞與投資顧問梁曉新分析,這是2012年下半年全球范圍內佛像板塊開始升溫的延續。
佛像素有明清佛像和高古佛像之分,明清佛像以印藏系風格突出而聞名於世,高古佛像則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稱漢傳佛像。藏傳佛教藝術品較之漢傳佛教藝術品存世量大,藝術特色鮮明,並擁有國際化的收藏市場背景,近年來備受追捧。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Speelman收藏的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元,其中明永樂款的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成交價1.166億港元,成為世界上最貴的金銅佛像。它迅速引爆的佛像收藏熱潮至今不減。明代永宣宮廷造像、清代康雍乾宮廷造像等一直是拍場上的主流。今年紐約佳士得成交的8尊觀音像中,絕大多屬亦為該年代作品。其中一尊12世紀/14世紀的鎏金銅十一面觀音坐像,以315750美元成交,比估價高出4倍。
高古佛像目前仍處價值窪地
梁曉新透露,在印藏系佛像持續走高的市場趨勢下,中國的高古佛像也開始受到熱捧。今年春拍紐約佳士得就精選了北朝石雕、隋唐鎏金、宋明木刻等多種門類的佛造像門類,還包括一尊大理國時期的銅漆金觀音菩薩站像。據雅昌藝術網數據顯示,這尊觀音站像以171750美元的價格成交。一件北魏時期的砂巖清信佛弟子石碑(殘件)也以18750美元被藏家收入囊中。紐約蘇富比對唐宋以前高古藝術品的關注也持續增加,2013年春拍中一件帶有北魏太和八年刻銘的銅鎏金蓮花手觀音站像估價20萬至30萬美元,最終以29.3萬美元成交。梁曉新認為,與明清宮廷藝術品相比,高古佛像目前仍處於價值窪地,吸引著很多有心人士的關注。
本地拍賣行——廣東很少見佛像進入拍場
目前行情雖較淡但會趨熱
“廣東至今很少見到佛像進入拍場,這可能與文化消費習慣有關”。佛像拍賣似乎已成燎原之勢,但大多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地。日前,廣東省拍賣行業協會會長雷敏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采訪,被問及佛像拍賣情況如何,她則語露遲疑,“我不太了解這個領域,似乎很少有拍賣行做這一塊”。
廣州銀通拍賣行負責人陳俊明表示,該公司至今沒有拍過一件佛像,也很少見其他拍賣行拍過佛像。“主要是嶺南佛像存量太少,而藏家對此也興趣淡薄,還沒有形成有體系的收藏群體”。陳俊明注意到,也有北方藏家及機構來南方淘貨。
“佛像拍賣會好起來”,他預測,在北方走高行情的帶動下,廣東佛像拍賣可能也會趨熱,藏家關注度會越來越高,群體也會逐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