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姜寨遺址

姜寨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42      編輯:古代建築

中國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的遺址。位於陝西臨潼臨河北岸。1972~1979年發掘。發現半坡類型的原始聚落遺跡。半坡類型的年代為公元前4600~前4400年。

聚落遺存保存得較完整,由居住區、陶窖場和墓地組成。居住區周圍有天然河道和人工壕溝環繞,中心有大廣場。廣場周圍分布著房子100余座,分為5個建築群,每群包括一座大房子與若干中小型房子,均朝向中心廣場。居住區內還有窖穴、牲畜圈欄和兒童若干甕棺葬等,房屋有圓形和方形的,屋內設有爐灶。此聚落是由若干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居住地  ,反映出當時氏族社會的組織結構。墓地位於居址東邊,共發現墓葬600余座,以單人葬為主 ,也有合葬墓,墓內有陶器等隨葬品。遺址中出土的彩陶別具風格,陶盆內畫有對稱的魚、蛙、人面等像生性花紋,形象逼真。一件魚鳥紋葫蘆瓶,形式新穎,花紋美觀,極為罕見。一座墓內出土一套繪畫工具,包括石硯、研磨棒與黑色礦物顏料等,對探討彩陶繪畫工藝彌足珍貴。遺址中還有史家、廟底溝和半坡晚期類型的遺存。

【姜寨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骊山山麓臨河東岸二級台地上的姜寨村。是迄今發掘的中國新石器時代面積最大的一個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4米,由下向上分五個類型序列: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半坡晚期類型(西王村類型)和客省莊第二期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整個遺址分為居住區、窯場和墓地三個部分。居住區略呈圓形,布局較整齊,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中間為一塊廣場,所有房屋都圍繞廣場形成一個圓圈,門戶也向中央開。房屋按大小可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按位置可分為地面建築、半地穴和地穴式三種。房屋有100多座,分為5個群體,每個群體都有一個較大的房子,略晚的房子還施以白灰。在居住地內外有許多陶窯。墓地主要在居住地區外東南方,墓葬有600多座,其中有400座屬於半坡類型,有200座屬於史家類型。姜寨遺址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有1萬多件,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還有許多骨器,生活用具主要為陶器,彩陶器中有許多件前所未有的葫蘆形魚鳥紋彩陶瓶,表現了精湛的技藝,說明制陶作為一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已有相當發展。姜寨遺址具有仰韶和龍山兩種文化特征,其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是罕見的。這為研究當時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生產技術、家庭婚姻制度、社會生產狀況及解決新石器時代的序列問題,都提供了寶貴資料,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原始人生活的豐富多彩的畫卷。該遺址已回填,地表為農田,保存較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