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烽火台遺址現廣鹿島 明抗倭烽火在此點燃(圖)

古烽火台遺址現廣鹿島 明抗倭烽火在此點燃(圖)

日期:2016/12/15 15:09:02      編輯:古代建築

 

歷經歲月的侵蝕,古烽火台遺址依然保存下來

 

    “長海縣廣鹿島的南台山上發現一座明代烽火台遺址,它不僅印證了明代著名的‘望海埚大捷’,而且也將結束大連史學界上的一個爭議。”昨日,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曹鈞向記者介紹最近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這一重要新發現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海島上發現明代烽火台城牆 

    廣鹿島的南台山臨近大海,海拔251米,是該島上的最高山。最近,有關專家在對廣鹿島進行文物普查時,在南台山山頂發現了一段殘破的城牆。近日,記者趕赴現場看到,那是一段倚靠山勢修建的古城牆,雖然已遭到破壞,但斷斷續續地仍能找到約50米長的牆體。其牆寬約1米,殘存的城牆最高約2米,砌牆石頭巨大堅固,依稀可以判斷出該城牆呈環形。但城牆中間的烽火台已被基本破壞殆盡,難尋往日舊貌。 


    “從該段城牆判斷,它應該是明代的海防設施,中間部位是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可以瞭望遼東半島大陸。”據曹鈞介紹,當時,該處烽火台負責從海上向大陸報告敵情,一旦發現敵情,即按照“烽主晝、燧主夜”的規定傳報,也就是白天,點燃狼糞和羊糞,升騰起狼煙示警;晚上點燃柴禾,用火光傳報敵情。

    該處烽火燃起著名望海埚大捷 

    “該處烽火台的發現,其意義不是孤立的。”曹鈞告訴記者,明朝初年,日本一些大地主為了掠奪財富,糾集武士、浪人、海盜等侵擾我國沿海,中國沿海從遼東到廣東不斷發生倭寇襲擾事件,金州沿海居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後來,明朝廷調派遼東總兵劉江鎮邊抗倭。劉江到任後,了解到倭寇每次襲擾金州,都經過東南海島附近海域後登陸。於是,他在金州亮甲店附近修建了望海埚城堡,同時在東南海島等地設置烽火台。

    永樂十七年(1419年)6月一天晚上,望海埚城堡裡的駐軍突然發現“東南海島上舉火”示警,劉江於是立即調兵遣將,設置埋伏。次日,1500名倭寇分乘31艘大船來襲,不料進入明軍包圍圈。經過激戰,明軍全殲倭寇,取得大捷。此後近百年時間,倭寇不敢再犯遼東。

    該處遺址的發現結束了史界爭議 

    “望海埚大捷”在《明史·日本傳》、《遼東志》等都有記載,但有的史書將“東南海島”寫成是“王家山島”,而為“望海埚大捷”提供了重要情報的王家山島烽火到底在哪裡?歷史學界對此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王家山島是指莊河附近的王家島,也有人認為王家山島是廣鹿島的舊名。

    “現在,廣鹿島上這處烽火台遺址的發現,可以結束這一史界爭議了。”曹鈞表示,在該處遺址上看,可以直視“望海埚城堡”舊址,兩處直線距離最近,符合史書記載,現在又有烽火台遺址印證。而莊河附近的王家島,距離望海埚城堡300多華裡,而且無法直視,根本不能利用烽火傳報敵情。“因此,該處新發現對研究明代歷史、明代國家海防的布置情況等,都有重大意義。”曹鈞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