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浦:千年古鎮的產業“演義”
日期:2016/12/16 17:58:38   編輯:古代建築車入東浦境內,但見水清岸綠,芳草如茵,酒香襲人。這個位於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中心的千年古鎮,曾是紹興老酒發祥地,被稱作“酒窠”,“越酒行天下,東浦酒最佳”就是對它的贊譽。
如今,作為紹興大城市核心區塊鏡湖新區下屬的兩個鎮之一,東浦鎮以“綠色”為己任,引導工業企業走低碳內強之路,第三產業也風生水起,呈現勃勃生機。
科技引領工業升級
紹興市越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機期間依然實現產值、稅收翻一番,產品銷量在全國同行中居領先地位。其良好發展勢頭,來源於科技創新。從劍桿織機到針織襪機,從電腦手套機到全電腦針織橫機,多年來,“越發機械”獨立研制、開發、生產的針織、紡織機械,都達到了當時的全國先進水平。尤其是2006年以來,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適應市場需求,“越發機械”投入幾千萬元,兩年內開發出全電腦針織橫機系列產品。很快,這一系列產品在全國同行中居領先位置。
目前,“越發機械”是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有50多項專利。2009年,企業總銷售額達2.38億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今年1至4月,銷售額已達1.84億元,同比增長兩倍多。訂單忙不過來,今年企業又新招了300多名員工,同時計劃再新建2.5萬平方米的廠房。
“越發機械”是東浦鎮以科技引領工業企業做強內功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自2003年鏡湖新區建設啟動以來,該鎮就在思考通過科技創新引導企業走內強發展之路。鎮黨委書記徐百平介紹說,從2003年開始,鏡湖新區建設啟動,作為城市的核心區塊,實行產能堆積、總量擴張顯然行不通,只有鼓勵企業調整結構、提檔升級才有出路。為此鎮裡采取許多措施,引導企業加大對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紹興市恆豐聚氨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柏芳坦言,當前我們最大任務就是研發,聚氨酯是一種有前景的新產品,國內外市場看好,但國外生產聚氨酯起步早,技術相對領先,要與國外同行競爭,產品的技術含量必須提高。為此,企業每年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今年,公司還投入近百萬元新建了一個自動化配料系統,6月初可試用。
科技為東浦的工業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1年,東浦鎮的工業經濟總產值是六七億元,到去年底已達30.3億元。
城市發展三產勃發
當鏡湖新區承擔起融合三大組團的重要使命之後,東浦鎮也隨之迎來了大建設大開發的時代。在對傳統優勢工業提檔升級的同時,東浦鎮將發展的重點放在了與城市功能配套的三產上:建築業、房地產業、專業市場、零售業……到去年底,全鎮第三產業產值已達45.2億元,超過工業產值。“特別是高教園區建設、陸游故裡開發、廢絲市場的遷建提升和機電城的開發,為東浦的三產發展帶來勃勃生機,所以我們的思路是通過完善城市功能來輻射帶動三產發展,然後更好地為城市發展服務。”徐百平說。
憑著公路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在國務院為應對金融危機作出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的決定後,浙江鼎盛交通建設有限公司適時抓住這一機遇,分得了一杯羹。公司黨委副書記張慧告訴記者,2009年,企業承接了總額達13億元的工程,在紹諸高速、鳳林西路一號橋、嘉紹跨江通道南北接線等省市重點工程中,都有“鼎盛交通”的身影。“如果用‘懸崖百丈冰’來形容金融危機的影響,那麼我們公司就是‘猶有花枝俏’。”張慧笑言。
今年起,浙江巨星集團正式更名為浙江巨星控股集團。這家以房地產為主業,集建築業、工貿業、金融業等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民營企業,目前總資產達40多億元,銷售額年均增長15%。
有了一定的實力,3年前,“巨星”開始涉足工業。“實體經濟做強了,會使企業發展更加穩固,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公司副總裁陳榮根說。去年,“巨星”開始涉足金融投資領域。“無論是工業還是金融業,我們都選擇了與主業相關的行業,比如工業企業主要是做鋁材加工,可與房地產、建築業配套;金融投資,既可為自己企業服務,也可為其他人服務,一舉兩得。”
“國家的政策導向,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堅持走出去戰略,緊跟國家的開發熱點,是30多年來我們發展壯大自身的根本所在。”浙江欣業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小牛道出了公司的發展秘訣。這家以建築業為主,以房地產開發為平台,建築材料、紡織、貿易“三駕馬車”並驅發展的現代化規模企業,12家分公司遍及大半個中國,今年一季度已承接13億元的業務。“我們把發展目標盯在中西部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湯小牛對今後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對東浦鎮來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三產的更大機遇還在後面。高教園區的興建就是可以望得見的一大機遇。“高教園區建成後,將集聚5萬人口,可以想象,屆時將帶動一大批商貿企業發展。”徐百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