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108件精美文物 與東莞市民見面

108件精美文物 與東莞市民見面

日期:2016/12/14 12:06:15      編輯:古代建築

 

清中期剔紅人物山水圖方盒。

清·戗金彩繪勾蓮紋唾壺。

清·銅胎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碗。

   “這次來東莞參加展覽,就像娘家人來看出嫁的女兒,還帶來了一些‘禮物’。”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副主任果美俠風趣地說。2月5日,時隔40年,從故宮調撥來到東莞的108件文物再次組成“皇城珍寶東莞藏——東莞市博物館藏故宮調撥文物展”,在東莞博物館與市民見面。

    時隔40年再次在莞展出

    年齡較大的市民可能會記得1974年春節期間,東莞市博物館曾舉辦過一次故宮博物院調撥文物展,皇家文物的美輪美奂,幾乎使當時還是農業縣的東莞沸騰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巨大反響。

    時隔40年,這批故宮文物再次在東莞博物館展出。市博物館館長谌小靈說,此次展覽旨在重現故宮調撥文物的精彩風貌,再次向市民展示其精美絕倫的一面,並讓市民了解其重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進一步推動東莞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蓬勃發展。

    此次展出的故宮調撥文物共有93套,108件,主要分陶瓷、玉器和雜項三類。陶瓷以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官窯瓷器為主,分別有青花、粉彩、斗彩、單色釉等,其中一件清嘉慶青花八仙過海碗,造型典雅,青花發色濃艷,畫工精細,釉面潤潔,為官窯中的上乘之作。

    調撥的雜項文物中,分為琺琅、玻璃器,漆器和竹木牙雕器,其中有清宮造辦的作品,也有京作、蘇作、廣作等民間代表作,特別是兩對清乾隆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紋盤和碗,為清宮造辦所作,專為乾隆賀壽特制,十分珍貴。

    谌小靈說,展覽展出的調撥的玉器雖然不多,但精品不少,大多為皇家用玉,如清青白玉雕梅雀如意、清白玉海馬負書圖等,特別是一對清乾隆白玉光素渣斗,玉質潔白,造型靈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故宮唯一一次向廣東調撥文物

    讓不少人感到驚奇的是,為何故宮會向東莞調撥108件文物呢?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主任闫宏斌說,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故宮工作,就已經很少聽說向地方調撥文物的案例了,此次聽說東莞藏有故宮108件文物,也感到很驚奇。不過,故宮向地方調撥文物大多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目的是支援地方文化建設。向東莞調撥文物,估計與東莞地緣有關系,特別是靠近港澳地區,有很多華僑,而故宮文物正是向華僑展示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