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寧國安友莊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3:47   編輯:古代建築去年—今年,安徽廣德縣至寧國市在老公路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工程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寧國市文物管理所聯合進行了文物調查,於寧國市城郊5公裡處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坐落在寧國市中津河的西岸、距中津河100米處的安友莊附近。經過3個多月的野外考古發掘,布探方25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98件,分別有石核、石砧、石錘、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
遺址地層共分6層。石制品主要分布在④⑤⑥層中,土質為黃色亞黏土與網紋紅色亞黏土。石制品所用原料均是從中津河中采集的鵝卵石,料質包括石英砂巖、石英巖、硅質巖,以及少量的長石石英砂巖。制造工具的打片方法以錘擊法為主,也有砸擊法。由於遺址主要用鵝卵石制造的大型砍砸器作為主要工具,可稱它為舊石器時代礫石工業文化。
礫石工業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國秦嶺以南地區,安友莊遺址工具組合應屬南方礫石工業文化。礫石工業文化目前所發現打片方法主要是錘擊法,但是在安友莊遺址發現一件石砧,石砧長16、寬11、厚7厘米,中部保留集中砸擊凹坑,說明該石砧經過多次利用進行砸擊石片加工。在石砧周圍分布有零星散落的石片。在南方礫石工業文化中,以前還沒有發現過石砧。安友莊石砧的發現在南方礫石工業文化中尚屬首次,證明礫石工業文化不僅存在錘擊法打片,同時存在砸擊法打片。
遺址出土的石核有單台面、雙台面和多台面,剝片利用率高,片疤長0.5—10、寬0.3—6厘米。砍砸器有手鎬、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修理刃口多運用錘擊法。刮削器數量少,僅發現4件,有凹刃、直刃、凸刃3種,主要用石英砂巖石片制作,刃口用錘擊法修理。石錘2件,為長條形鵝卵石,下部留有錘擊的坑點與碰撞的小片疤。石片24件,多數保留著自然台面,背面多數保留石皮。有少量石片風化較為厲害,打片角度45—60度。
從安友莊舊石器遺址發現石砧、石錘、石片等工具組合,證明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人類制造工具的活動地點。安友莊遺址文化主要分布在網紋紅色亞黏土中,根據長江中下游第四紀地質研究,網紋紅土形成時代在中更新世,時間大約從73—40萬年。該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文化類型屬南方礫石工業文化,最具有價值的石砧發現說明運用砸擊法打片與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時代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