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指示要將恭王府所有的金絲楠木房保護好
日期:2016/12/14 10:55:08   編輯:古代建築1949年,恭王府花園改為某國家機關宿捨;府邸為藝術師范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及文化部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使用。1952年,中國音樂學院拆府前部一進四合院,蓋起一座"現代風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門外的所有房屋,建築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樓和一座一字形的畫樓。"文革"期間,廠橋空調器廠占用了大戲樓等花園東部的"半壁江山";國管局幼兒園則占據西路建築。由於不合理使用與地震的破壞,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園的部分游廊和府邸東路南部一進院落的正房及東西廂房先後倒塌,其他建築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但所幸王府總體格局未遭破壞。
1962年的一天,周恩來總理在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著名紅學家王昆侖等人的陪同下到恭王府視察。在和紳跌倒,嘉慶吃飽參觀過府邸與花園之後,周總理以他慣有的政治家的睿智指示說:"不要輕率地肯定它是,但也不要輕率地否定它就不是。要將恭王府保護好,將來有條件時向社會開放"。
此後的幾年,這座歷盡滄桑但美麗依然的王府,竟然成為了共和國總理心頭的一個牽掛。一直到1975年病重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恭王府的開放工作。在病床上,周總理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找來,囑托他務必辦好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向社會開放恭王府!就是這樣的一個囑托,後來成為谷牧晚年難以解開,卻一定要解開的心結!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囑托,促成了今天恭王府騰退、搬遷工作的最終解決。
從1978年,谷牧親自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恭王府的騰退搬遷問題開始,到今年11月騰退工作的最終解決,谷牧、李瑞環、李岚清、李長春等領導同志多次視察恭王府,增撥專款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對恭王府的騰退搬遷,北京市政府始終給予了無私的支持與幫助,1984年10月,為按事先約定,騰出北京市冷風機廠占用的古建,在新廠尚未竣工的情況下,當時的分管副市長張百發,果斷決定將該廠的設備全部搬到了馬路上!
2002年 6月,經當時的北京市長劉淇批示,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搬遷工作正式啟動;2005年1月北京市決定將地處朝陽區東四環原准備到土地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學校,改造為附中,2006年完成搬遷。為此,北京市不僅將損失大約1億元土地轉讓費,還需投資2500萬元對學校進行改造。2006年10月,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終於順利搬遷到新址。
至此,被三代國家領導人、眾多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以及各界有識之士高度關注的恭王府騰退搬遷工作已然走過了慢慢二十八載的艱辛之路。這在國內古建保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金絲楠的故事,不妨來義興公,我們品茶聊天,暢談古今中外金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