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國內對傳統建築的保護與恢復力度的不斷提升,影響著許許多多的人們對傳統仿古建築的再投資意識的增強,與此同時激勵了國內的實力派人士紛紛投入資金建造仿古四合院建築。
然而,對於四合院建築一些人只認為四面有房就是標准的四合院建築,其實並不是這麽回事。四面有房圍合院中的空間就是-四合院。但是,這並不是標准四合院建築,標准四合院的基本條件是有要相關的規矩尺寸和仿古建築的建造規矩及建造做法等等。
規矩的北京四合院建築(東四宅)朝向是坐北朝南的,基本形式四面有房屋,即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合高牆形成四合院,只開一個門(巽門)。大門開在四合宅院的東南角“巽”位上。四合院內還建有四面圍合的游廊,在雨雪天氣裡人們可以在游廊中行走避免雨、雪天的侵襲。四合院中央是庭院及十字甬道。
1.一進院落
一進院落是四合院的基本型院落,這是由四面房子圍合組成的四合院。這種院落的特點是有正房(北房)一般為三間,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共五間。如果院落窄小,僅有四間房的寬度時,三間正房的兩側可以各置半間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正房南面兩側為東西廂房,各三間,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對面是南房,又稱倒座房,間數與正房相同。這樣由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
這種一進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門開在東南方向。
2.二進院落
二進院落是在上四合院一進院落的基礎擴展為二進院的,東西廂房的南山牆之間加隔牆。隔牆合龍處設二門,以供出入。二進院落屬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積一般較小,東西寬度不過十五六米,南北深不過而二三十米。這樣的小院沒有抄手游廊,二門多采用屏門的形式,既很美觀,也很經濟。
二進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規模較大,格局比較講究的。它與上述小型的二進院落相比主要差別在占地寬窄的不同。占地比較寬的二進院落~寬22米左右,進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間,即正房三間,兩側耳房各兩間,成為三正四耳。這種四合院正房,廂房都可設外廊,外廊之間由抄手游廊連接。
3.三進院落
三進院落是在二進院落的基礎上再向縱深發展而形成的。一般是在正房的後面加一排罩房,後罩房與正房之間形成狹長的後院。後院與中院之間通過正房東耳房盡端的通道來溝通,宅人可以通過這個通道進入後院。這種在正房後面加一排後罩房的布局,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三進院布局,被人們稱為“典型”的或“標准”的四合院。實際上,這種三進院的例子很多,如東四四條某宅,大草場某宅都是這樣的院子。
三進院落還有另一種格局,是比較常見的。它是按照第二進院落的模式,在正房後面再加一重院落。第三進院也同中院一樣有正房,耳房,東西廂房,抄手游廊等。這種布局中一,二,三院之間的溝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而進院正房明間做成過廳,宅人從中路進入後院;也可以在耳房一側開設通道以供通行。宣武區前孫公園胡同35號 四合院就是這種格局。
三重院落的四合院屬中型住宅,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了。
4.四進院落
四進院落是三進院落沿縱深方向的進一步擴展。一般做法是,在三進院後面加一排後罩房。但這種三進院落不是帶後罩房的那一種,而是第二,三進院格局相同或相似的那種(如上文提到的宣武區前孫公園胡同35號)。四進院落中軸線上的建築,由南至北依次為:倒座、第一進院、垂花門、第二進院、正房、第三進院、正房、第四進院、後罩房
標准四合院建造規矩:
中線 確定四合院中軸線、次軸線、輔助軸線的位置。在使用建築施工中,都要遵循古建築找中“萬法不離中”的原則。
軸線 建築軸線是人為的,在建築圖紙中為了標注詳細尺寸,按照一般的習慣或標准虛設一道線(在圖紙上),習慣上標注在對稱界面或截面構件的 中心線上,如:基礎、梁、柱結構上。
台基 建築物的底座,四面以磚石砌成,內多填土,地面鋪以磚石。
台明石 台明,即台基明著的部分。台明的高度是有規定的,為檐柱高度的
五分之一或柱徑的二倍。
(構造) 台明構造:台明結構包括三個部分:
①即柱下結構部分。②柱間結構部分。③台邊結構部分
包砌台明 是指台明下面四周砌築部分。
踏跺 登踏上台基的階級。即台階;踏跺的構造形式有三種:①垂帶踏跺②如意踏跺③左右踏跺
土襯石 台階的第一層石活。
陡板石 是台明第一(二)層石活。外皮與階條石外皮垂直。
階條石 明清建築台基四周包砌的磚石構造最上層平鋪的條形石構件,宋式建
築中稱其為壓闌石。
腰線石 牆體上與壓磚板接續平砌的厚度相同的條形石構件,壓磚板、腰線石
以下的牆體稱作下肩或下鹼。
埋頭石 台基埋入地下部分(埋頭石既是柱角石)台基轉角部分立置的石件,位於階條石之下,由於轉角位置不同,有出角埋頭等。
① 出角埋頭,指位於陽角轉角的埋頭。② 入角埋頭,指位於陰角轉角的埋頭。
垂帶石 踏跺兩側的斜面石件,長為階條石外皮至燕窩石金邊,寬同階條石,厚為斜高同階條石厚度
柱角石 位於台階轉角處;(柱角石既是埋頭石)角柱石上部雕有“壽桃”和“石榴”,象征“長壽”和“多子多福”;中部為雕刻的“鯉魚跳龍 門”圖案。
柱頂石 又稱柱礎石或柱榰(ZHI),台基上用以承托柱子的石構件。
門 墩 石獅子把大門,石獅鎮守不僅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又體現貴氣至尊、威震八方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
北京的四合院大門
廣亮大門 廣亮大門僅次於王府大門,它是屋宇式大門的一種主要形式
金柱大門 所說的“金柱”,就是檐柱以內的柱子。
蠻子門 門扉安裝在外檐柱間,門扇檻握的形式仍采取廣亮大門的形式,北
京人把這種門稱為“蠻子門”。
隨牆門 也叫牆垣門,其特點是無門洞,只占半間或大半間寬度,院門較窄。
如意門 是京城四合院住宅采用最普及、最常見的一種宅門形式。
抬梁式大木構架
①(疊梁式)是一種梁架結構體系,水平構件為梁,垂直的為柱,梁是受彎構件,靠自重穩定建築.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兩端並承檩,如是層疊而上
③這種結構在我國應用很廣,多用於官式和北方民間建築,特別北方四合院建築
垂花門
幾種常見的垂花門的形式:
1.獨立柱擔梁式垂花門 構造最簡潔的一種,整座垂花門形如樵夫挑擔,所以又被稱為“二郎擔山”式垂花門。
一殿一卷式垂花門是垂花門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垂花門兩側常與抄手游廊相連接,游廊除台明比垂花門台明矮一階之外,柱子也比垂花門矮.游廊的屋面延伸至垂花門梢檩博縫板下面,高低錯落,更顯出游廊之輕巧,也突出了垂花門的顯赫位置。
四合院屋頂
北房、東西廂房 、房(南房)耳房、垂花門房頂用青瓦硬山頂。
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把垂花門與這三座房屋的前廊連接起來,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經過露天。
灰背防水
古建屋面維修做法種類較多,有民間作法、。小式或大式建築屋面一般分為七層,木基層(椽子,上鋪木望板)、護板灰、滑秸泥背2-3層、多層防水層古建築稱之為“灰背”,做灰背,叫“苫背。
地杖(彩繪工程中的一部分)
“彩”通“采”,有光彩、色彩之義,是指在建築構件上,進行的一麻五灰等施工程序:捉縫灰、 通灰、粘麻灰、中灰、細灰、磨細鑽生的施工程序,又稱“地杖”。
蘇式彩畫
彩畫的布局及特征
作用:油漆彩畫塗在木料上本來為的是避風日雨雪的侵蝕。為中國古建築上一種重要裝飾。
蘇式:以寫實的筆法和畫題山水、花卉為主。
包袱:在蘇式彩畫裡有時檩子、墊板、檐枋三部的枋心聯成一個大的半圓形,裡
面的彩畫也成為一個整個的布局,稱包袱。
色彩:以青、綠、紅、香色、紫色為主色。相鄰部位的青綠顏色互換,相間使用。圖案中的主要線條及紋樣瀝粉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