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發現一處新石器時期聚落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2:09   編輯:古代建築
3月,為配合侯禹高速公路的建設,在位於新绛縣城東北方向的仁美村地域進行文物鑽探時,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隨即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仁美遺址位於仁美村南約200米的一處台地上,東面有汾河自北向南流經,遺址中間被一條大的沖溝分割為南北2片。由於北片的遺址面積較大,因此將發掘區域定在沖溝北側,面積為400平方米。
發現有房址、灰坑、墓葬及壕溝。房址:共11座,分布非常密集,平面均為圓形,半地穴式,面積大小不等,直徑為1.8—2.5、殘存深度為0.1—0.8米。房室都直接挖在生土上。從房址殘存的穴壁來看,應為上小底大的袋形坑,穴壁齊整。房址底部情況各異,有的平整如鏡,有的中間高、周緣低;房內的踩踏面都較薄,僅少數見紅燒土痕跡。唯F3在房內靠牆壁邊緣發現有6根間距相仿、粗細不一的柱洞。除F2有門道,余皆無。
灰坑:2座,均為不規則狀,直接挖在生土上。
壕溝:1條,從發掘范圍的中北部自西向東、由高及低至斷崖邊緣,端面不甚齊整,呈口小底大狀。
遺址內出土的器物類型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以灰陶為主,夾砂和泥質各半;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和泥質黑陶。從器形看,泥質類有喇叭口尖底瓶、喇叭口平底瓶、盤、豆、缽、折肩深腹罐等,夾砂類有鼎、罐、盆等。陶器的紋飾除素面外,主要是繩紋、附加堆紋和籃紋。陶器的制作以手制為主,口沿采用慢輪修整的方法。石器有石锛、石鏟、石刀、石球、盤形器等。
另外,在揭露范圍的中西部還發掘了2座西漢時期的墓葬,形制均為土圹洞室墓。其中M1長2.5、寬0.8、深1.6米,葬具為單棺。發現人骨架一具,頭向西,仰身直肢葬。隨葬器物全部為陶器。其中有一組5件成套的彩繪陶器,它們形狀相同,大小一致,器物外形類似度量衡中的權,內中空,上部一側留有小孔,其內貯存的黍類植物種子的碳化物,清晰可見。
通過對新绛仁美遺址出土遺物器形和紋飾的分析判斷,其文化特征與同屬山西南部的河津固鎮遺址二期及曲沃曲村—天馬仰韶文化二期基本一致,其時代應為仰韶文化的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