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圖文]新疆洪水沖出古墓群考古 望啟動小宛國歷史研究

[圖文]新疆洪水沖出古墓群考古 望啟動小宛國歷史研究

日期:2016/12/15 15:15:32      編輯:古代建築

 

新疆且末縣吾大其古墓群出土的銅刀

 

 

新疆且末縣吾大其古墓群出土的銅鏡

 

    經過連續三天的挖掘清理,新疆且末縣被洪水沖出的吾大其古墓群搶救性保護工作告一段落。10日,負責考古挖掘工作的新疆博物館考古部研究員王博告訴記者,吾大其墓地的發掘隱射了古西域三十六國之小宛國的文化,可借此研究小宛國的歷史。     

    據悉,由於當地今年夏季突發洪水後,一個距今2000多年的古墓群也隨之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對於這一古墓群的搶救性挖掘和清理工作已於6日啟動,該地點位於海拔2800米高度。 

    經過連續的古墓搶救性挖掘和清理工作,考古人員收獲頗豐,連續出土了飲水用的黑陶、銅器皮帶扣、鐵騎、隨葬的牲畜和成年女性和嬰兒的屍骨等,而這個古墓群有12個古墓組成。 

    且末是“玉石之路”的發祥地和“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古西域三十六國的且末國和小宛國就在其境內。且末國位於平原,曾以農業生產為主,有種植葡萄的記載,該縣1985年考古發掘的扎滾魯克古墓群為研究且末國的歷史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小宛國位於山區,以養畜為主,但《漢書》中有關記載僅為其城址在且末國以南約300裡,大約喀喇米蘭河流域中心地帶,其余沒有更深入的研究,資料很缺乏。 

    “吾大其墓地在形質上與扎滾魯克古墓群有較大區別,扎滾魯克古墓群全部是土坑墓穴,吾大其墓地是石棺墓,這體現了且末國和小宛國的區別”。“這次挖掘的吾大其墓地位於昆侖山北麓沙丘地帶,地處平原與山區之間,從地理位置講,吾大其處於且末國和小宛國的交界。” 

    王博說,現在發掘的吾大其墓葬群有兩座出土了馬頭、山羊和綿羊,有的羊頭還比較多,說明這的人當時是以養畜為主,與小宛國的生產方式相似,但奇怪的是從墓葬中沒有發現牛骨。據現在的吾大其居民講,他們沒有喂養牛的習慣,而是養羊、馬和驢,原來,這一處的草場比較稀疏,牛吃不飽,自古就沒有養牛的條件。 

    而對於今後如何對古墓群進行保護,王博說,洪水沖出的斷裂面彎彎曲曲400余米,墓葬底平面低於現河漫灘90公分,說明歷史上這裡曾發生多次洪水。現在看到的就是古墓被沖刷過的跡象,進行保護,從河水流向看主要是把洪水擋住,因為墓地面積不清,如全面進行發掘,難度很大,可通過攔壩或人工改道來解決。 

    小宛國古西域國名,《漢書·小宛國傳》記載,王治圩零城。去長安七千二百一十裡。戶百五十,口千五十,勝兵二百人。輔國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裡,東與婼羌接,辟南不當道。小宛國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蘭河北岸一帶,由於其南為可可西裡山,所以比較偏僻。居民從事農業生產,為古塞種人,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之民族。 

    且末縣地處塔裡木盆地東南緣,南依昆侖雪山,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縣境主要是沙漠和絕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裡還不到半個人。國道315線和塔中沙漠公路橫貫境內,距離烏魯木齊市約1500公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