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夢幻般的古鎮裡讓戲劇打動你的心2013首屆烏鎮戲劇節拉開帷幕

夢幻般的古鎮裡讓戲劇打動你的心2013首屆烏鎮戲劇節拉開帷幕

日期:2016/12/15 16:34:29      編輯:古代建築

文/品周刊記者 杜悅

  昨晚,美輪美奂的烏鎮大劇院洪升廣場上嘉賓雲集,通體青磚外牆、冰裂紋窗棂裝飾的大劇院燈光璀璨。經過三年籌辦,總投資超過五億元,邀請了諸多國際戲劇藝術家加盟的2013首屆烏鎮戲劇節,在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小鎮――烏鎮西柵正式拉開帷幕。

  這場持續11天的戲劇藝術狂歡盛宴,會帶給前來烏鎮的游客6台國際知名大戲,12部蘊含著青春與夢想的青年競演話劇,以及超過500場的街頭嘉年華演出。整個烏鎮西柵,成了戲劇愛好者、演出藝術家與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客人歡樂的天堂。

  白牆黛瓦、小橋流水,在似水年華的悠然娴靜中,去老劇院看一場經典演出,到廳堂聆聽名家大師講座,抑或是沉浸在街頭藝術表演的狂歡中,感受古鎮與戲劇、傳統民俗與多元文化的碰撞,成為今年五月烏鎮旅游的主旋律。這個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因為戲劇節更增添了文藝的魅力。

  傳統文化與戲劇藝術碰撞出火花 烏鎮戲劇節開幕式精彩紛呈

  2013首屆烏鎮戲劇節開幕式昨晚在烏鎮大劇院洪升廣場舉行。下午4點,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陸續抵達。在大劇院內的臨水環形內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家媒體對戲劇節發起人和有關嘉賓進行了群訪。

  6點,在大屏幕播放了賴聲川、孟京輝、黃磊為本屆烏鎮戲劇節量身打造的三部風格截然不同的宣傳片後,由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主持的開幕式正式開始,桐鄉市市長盛勇軍首先致歡迎詞。接著,美國戲劇大師、本屆戲劇節榮譽主席Robert Brustein先生和有關領導分別講話,祝賀本屆戲劇節開幕,並贊揚烏鎮舉辦戲劇節是文化藝術與旅游的完美融合,希望烏鎮戲劇節成為中國甚至世界的一個著名藝術節日。

  開幕式簡短而熱烈,三個表演劇目精彩紛呈。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芳、趙文林表演的昆劇經典曲目《長生殿――小宴》,是三百年前中國偉大的戲劇家洪升的代表作品。烏鎮是洪升的途中客棧,也是他生命的歸宿地,在烏鎮洪升廣場上演洪升作品,自然有了特別的意義。青年鋼琴家宋思衡先生在國內外屢獲大獎,他多次在烏鎮尋找創作靈感,是烏鎮的榮譽居民,開幕式上,他演奏的《平湖秋月》和吉納斯特拉蒂奏鳴曲第四樂章,中西合璧,相映生輝,短短的幾分鐘,讓大家欣賞到了跨國界的藝術之美。中國著名的古琴大師,近代浙派古琴最重要的傳承者――鄭雲飛老師,現場演奏了古曲《醉漁唱晚》,古鎮、古琴、古曲,在這別具風情的小鎮,珠聯璧合,韻味悠長。

  傍晚7點,戲劇節發起人陳向宏、賴聲川、黃磊和榮譽主席Robert共同擂響了象征本屆戲劇節開幕的大鼓,洪亮的鼓聲回蕩在烏鎮西柵上空,一個醞釀了三年的夢想,一場凝聚了戲劇與文化精英心血的盛筵,一朵傳統文化與世界戲劇藝術碰撞的火花,在這個夜晚,在烏鎮華麗綻放。

  現代化劇院與江南古鎮和諧共存 夢幻大劇院上演夢幻大戲《如夢之夢》

  台灣知名話劇導演賴聲川的作品《如夢之夢》作為2013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昨晚也在烏鎮大劇院進行公演,這也是大劇院自建成以來迎接的首場演出。

  耗時三年,耗資四億元人民幣打造而成的烏鎮大劇院,位於烏鎮西柵景區入口元寶湖畔,占地面積54000多平方米。劇院主體建築面積21384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7層,擁有一個大型劇場和一個中型多功能劇場。

  烏鎮大劇院設計從並蒂蓮意念生發,一虛一實的兩個橢圓巧妙結合,交替重疊處便是公用舞台空間,在滿足空間機能需求的同時也蘊含了喜慶蓬勃的意義。劇院外部以厚重青磚及冰裂紋窗棂裝飾,古樸滄桑的外觀與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小鎮相映生輝。一個具備了最現代化功能的劇院與1300年歷史的江南古鎮和諧共存,大劇院以她的綽約風姿贏得了“夢劇場”的美譽。

  主劇場是烏鎮大劇院核心建築,它的觀眾席牆面和穹頂由烏鎮傳統的藍印花布圖案裝飾,設有三個梯次觀眾席,二層配有獨立包廂,共1135個座位。本次為迎接《如夢之夢》首演,對一樓進行了大面積的臨時改建,觀眾席減少到了868個。演員環繞著觀眾,仿佛四個舞台同時在觀眾四周圍延展,故事的深度、多層次和豐腴像夢境一樣鋪陳開來。

  這樣的劇院,營造的效果是無與倫比的,開幕大戲演出的是《如夢之夢》上半場,四個小時的演出,大劇院座無虛席,觀眾深深沉浸在藝術家創造的故事裡。

  這樣的夜晚,烏鎮大劇院,《如夢之夢》開啟了戲劇節藝術狂歡的序幕,在以後的十天裡,其他5部國內外經典大戲和25場青年競演,將在全中國罕見的劇場群――烏鎮西柵的七大劇場輪番上演,豐盛的內容定會讓戲迷與游客大呼過瘾。

  生活就是藝術,戲劇就在身邊 古鎮嘉年華營造小鎮全民藝術狂歡

  其實,早在《如夢之夢》上演之前,游客的熱情已經點燃。昨天上午,烏鎮的大街小巷出現了一群群外表與普通游客迥異的人。他們或身著艷麗誇張的服飾,或是攜帶著道具和樂器,悠然自得地在路口橋邊表演起來――不必奇怪,烏鎮戲劇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古鎮嘉年華已經來到這個寧靜卻充滿了熱情的水鄉。

  烏鎮戲劇節邀請表演藝術團進駐景區開展嘉年華單元的目的很純粹:拉近普通人與戲劇藝術之間的距離,讓普通游客都感受到生活就是藝術、戲劇就在身邊。游客可以加入到藝術的狂歡之中,跟著樂隊一起放聲歌唱,或是與即興表演的藝術家共舞一曲,沉醉在如此氣氛的小鎮中,不能不說是一種奇妙的經歷。

  本次古鎮嘉年華邀請的藝術表演陣容強大,形式多樣。有一個人的啞劇、獨舞、獨奏、獨唱,也有小團隊的現代戲劇、音樂、曲藝和肢體表演,演員來自國內外知名劇組。十天的戲劇節期間,有超過120組藝術表演團體以烏鎮西柵的木屋、石橋、巷陌甚至烏篷船為舞台,獻上超過500場精彩演出。

  將現代與傳統、生活與舞台和諧映射 古鎮之“映” ,映入眼打動心

  2013烏鎮戲劇節的主題是“映”,取“戲劇映出生活的多彩,生活映出戲劇的變幻”之意,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說,“映”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本屆戲劇節就是要將中外藝術、現代與傳統、生活與舞台、觀眾與大師和諧地映射出來。

  這兩天,走在烏鎮西柵街區,你會發現“映”無處不在。路口斑駁的老牆上,有著一張锃亮的鏡面不銹鋼劇院方向指示牌,這是組委會特意為本次戲劇節臨時設置的。站在指示牌前,你看到的不僅是劇場方向,還有你自己的面龐,你的衣著,街上行人的身影,河中前行的小船,還會看到石板路面的歲月痕跡,街對面窗台下盛開的鮮花……再低一低頭,你又會發現,指示牌底部是一塊呈直角的鏡面不銹鋼板,雖然不著一字,卻正好將指示牌下方的半個戲劇節主題圖案映成一個完整的標志。

  水市口的老戲台上,幾位當地愛好越劇的老媽媽正在自娛自樂,她們認真地唱,還在不時地揮著水袖,好像在參與一場正式演出。這樣的場景,會令你搞不清楚這是生活還是表演。

  傍晚,西柵街區的古樹下、橋拱裡、河埠台階上,各種暖色調的點、塊、線狀燈光相互輝映;高聳的馬頭牆、觀音兜,起伏的老建築屋脊線,樓亭的飛檐翹角,甚至鱗次栉比的瓦面上都被燈光勾勒出本色的輪廓;原住民家的門縫中、窗棂間漏出的點滴燈光透出了溫暖的親情,整個西柵仿佛瓊樓玉宇、水天互映,真讓人有恍然不知身在何處的驚歎。行走其中,仿佛身處夢裡。

  正如烏鎮戲劇節的發起人之一、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宏所言:我理解本屆戲劇節主題“映”的標志,是浮雕於水面源源起伏的波紋。戲劇,就是人類生活瞬息萬變的折射。

  烏鎮戲劇節,讓這個如夢之美的小鎮,映入你的眼,更打動你的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