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棚戶區改造發現1.4萬枚窖藏古錢幣 屬墓葬陪葬品

棚戶區改造發現1.4萬枚窖藏古錢幣 屬墓葬陪葬品

日期:2016/12/14 21:14:55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10日從新疆庫車縣文物局了解到,當地正在進行的棚戶區改造工地施工現場意外發現一批窖藏古錢幣。經文物部門清點辨識,這批古錢幣約有1.4萬枚,如此大量的出土在近年來新疆考古史上較為罕見。

  據庫車縣文物局局長陳偉回憶,7月中旬,當地正在實施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在挖掘地基時,意外發現大量古錢幣。此次出土的窖藏錢幣應是裝在1至2個陶罐裡,屬墓葬陪葬品,埋藏地點距地面約4.5米。
    由於現場施工擾亂較大,已無法確切判斷窖藏的原貌,但可確定窖藏位置西距龜茲故城西城牆約150米。陳偉說,窖藏錢幣周邊施工現場還發現有13口古井、2口完整的陶缸以及大量燒土的痕跡。窖藏錢幣西南約10米處有一段東西向、長約43米的夯土痕跡殘留,十分明顯。

  後經當地文物部門清點辨識,此次出土的窖藏古錢幣共1.4萬枚,其中包括著名的“漢五铢”、王莽時期的“貨泉”以及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等,但唯獨不見“漢龜二體錢”,文物工作者據此估計,埋藏錢幣的時代在隋以前。
 

  文物工作者還通過此次出土的“漢五铢”與2007年8月發掘的庫車縣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葬出土的錢幣相比較,其類型、尺寸、重量等基本吻合的特點分析,此次出土古錢幣的時代為晉十六國時期。
    引起錢幣收藏家關注的是其中的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據《中國古錢譜》記載,此錢有篆、隸兩種書寫方式,常見的有“太平百錢”“太平百金”“世平百錢”等,種類甚多。
    錢幣收藏家王濤介紹說,龜茲歷史上曾多次鑄幣,先後鑄有“漢佉二體五铢錢”“仿漢小五铢”“無字小銅錢”等,均與中原貨幣混雜流通。“太平百錢”大多集中在蜀漢故地,藏家手中也有很多版式,但在新疆並不多見。
    庫車史稱龜茲,是漢唐以來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也是歷代中央政府統轄西域的重要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據《梁書》記載,到梁朝時,龜茲城已是“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宮室壯麗,飾以琅王室石”的王都了。
    近些年,新疆庫車縣屢有重大考古發現,證明其曾有過的輝煌歷史。2007年8月,當地在修建地下商業街時意外發現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墓葬,發掘出土了200多件珍貴文物,為新疆考古斷代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標尺,該發現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隨後,該縣建設了地上地下共三層的古墓遺址博物館,成為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