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作者:江南小漁 發表日期:2009-10-29 17:54:21
九月中旬,本著隨意逛逛的原則,和776一起再次往懷化方向而去.目的地在家也想過,想仔細的再看看洪江古商城.開發鳳凰的著名商人葉文智據說又開發洪江古商城去了,他揚言要幾年之內把那裡打造成天下第一古商城.我於是很好奇,想去看看沒被打造前這古商城的模樣,我害怕若真有那一天,洪江古商城成了天下第一,就會象今天的鳳凰古城一樣,滿大街的喧囂與浮躁,世俗得令曾經N多年前到過的人只能一聲歎息.
到了懷化汽車站,看到很多去黔城的車,我知道去洪江古商城是要經過黔城的,心裡一動,臨時決定先到黔城住一晚.黔城也是古城,全名黔陽古城.有人告訴我說叫黔城鎮.大中午到的,打個車從黔城汽車站到古城有段距離,一路上新樓鱗次栉比,開發得如火如荼。我不斷感慨這鎮真是大啊,有鳳凰縣城三個那麼大還不只呢.
進了古城,開始找住的,那天太陽很大,曬得要命,一條街一條街的疾走,兩個多小時下來,硬是沒找著.好不容易看到舊牆上寫著住宿字樣的,奔進去問,人家說,這是以前開過旅店,現在搬到河對岸去了,就古城飯店。心裡想飯店不會就只管吃飯吧?還是存著僥幸心理徒步過完大橋到了河對岸的古城飯店,一問,真就只有吃飯的沒有住宿的,心裡那個郁悶啊。也餓了,看到樣品菜板栗燒野山藥,色香味俱全的樣子,我放下包跟776說,吃了再返回去找住的好了.她表示同意。我們要求看菜譜,回答說沒有,看菜點菜.進了廚房,我首先問我看中的那道菜,說五十八一份,心裡猛的沉了一下想:靠,宰誰呢,一素菜有那麼貴得離譜的嗎?再問當地著名芷江鴨,說九十八一份.我們二話不說,背了包就要出門去,後來有人喊,可以便宜點,七十八的.七十八也不吃了,餓著又返回了黔城市區。這次,不費勁的就在新城區找到了賓館。住下問店家:為什麼你們這鎮那麼大?人家說這裡是洪江市的市政府所在地,也就是說,人家不是一個鎮,是縣級市。我又問,那洪江古商城不是洪江市嗎?答曰:那是洪江區,不屬於洪江市管,各管各,不相干.這才奇怪了,洪江古商城和洪江市,竟然沒有關系.神奇呢.這其中恩怨,我是回來後查資料才查到的,以後再說.先說黔城.
洪江市黔城,是湖南省第四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湖南省西南雪峰山麓、沅水中游,自古即為歷代郡、州、縣治所在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南楚邊城”、“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本省鳳凰古城早900年。城內現在仍較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城鎮格局、傳統街區和歷史風貌,是國內少有的整體風貌保存完整的古城。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據說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就是在黔城的芙蓉樓送的好友辛漸,黔城也一直是這麼宣傳的.就在我正要相信老王確實是在黔城寫的這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詩時,我又看到很多地方的資料說那芙蓉樓是在江蘇的鎮江。我想了一下,覺得王昌齡在鎮江的芙蓉樓送,邏輯上是靠譜一些,寒雨連江夜入吳,這個吳,總歸是江蘇一帶的可能性大得多。沅水入吳,難解釋得通啊。
不管怎麼說,王昌齡在黔城呆過是一定的。王昌齡,字少伯,生於武則天聖歷元年(698),開元十五年(727),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詞科。開元二十七年(739),獲罪貶嶺南:二十八年(740)遇赦北上,任江寧(今南京市)丞。天寶七年(747),詩人又因“不護細行,謗議沸騰”而貶為龍標(今洪江市黔城)尉。王昌齡在龍標為官期間,為政以寬,政善民安,深為龍標百姓所稱頌。看來他是一路被貶的到了黔城的。
安頓下來,第一時間就去著名的芙蓉樓,趕緊趕緩的到了那裡時,正好下午五點半,我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就是五點半呢,因為正在我們糾結於那六十五塊一張的門票要不要進去時,門口的這位迎賓小姐很不客氣的朝我們說:要看明天再來,今天我們要下班了,五點半.
芙蓉樓,座落在沅、舞水匯流之處的黔城鎮,即現洪江市治黔城,為古典園林建築,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築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也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宴賓送客之地。
歷代文人在那裡吟詩,多半是不用象我們今天一樣想看都要買票才進得去的.反正我們也寫不了詩,也無人可以送別,就在門口算是到此一游,還省了那幾十塊錢.
如今的芙蓉樓,毫無疑問是歷朝歷代不斷翻修過來的,也許都不是王昌齡那時候的那個樣子了,誰知道呢.
洪江古商城裡如今尚保存有380余棟明清古建築,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居住著2000多戶人家,其規模之大,面積之廣,保存之好,全國罕見。
民國時期湘西小南京隱藏在湘西群山中的洪江出人意料地時尚。
並不寬闊的街道兩側,廣告牌鱗次栉比,內容都是電視廣告裡最新的產品。而年輕人的穿著打扮顯然也極力與大都市的氣息接軌,時常在街頭你能遇到一兩個穿著時髦而得體的少女,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在湘西綿延起伏的山巒之中。而新民路上更是各種時尚商品的荟萃之地,雖然也有一些顯然是仿冒的名牌,但更多的是大小品牌的專賣店,生意也並不冷清。
翻看一下洪江的歷史,現在的所見也就不足為奇了。說來也許你都不信,洪江人在1920年就用上了電燈;1929年用上了電話;1931年看上了無聲電影;1938年新加坡武術團還曾到洪江演出。在清末,湘西就流傳著一句諺語:漢口千豬百羊萬擔米,比不上洪江犁頭嘴;民國時期,洪江就被譽為湘西小南京。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洪江,它創造了商貿奇跡。其實,它起步並不太早,在戰國時期曾屬楚黔中郡,直至五代仍為蠻地,宋元佑五年(1090年)才正式置洪江寨。而它初建商埠的時間約在元末明初。
專家說,這裡是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於沿海地區外最初的一株萌芽。自明清開始,各地客商陸續在洪江建的會館便有15家,先後擁有7家銀行、23家錢莊、18家報社、40多家戲院??據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炯《滇行日記》記載,這裡已是煙火萬家,稱為巨鎮、商賈骈集,貨財輻辏,萬屋鱗次,帆樯雲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