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專業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駛離唐山,東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告一段落。自10月初考古隊工作的一段時間以來,經過對沉船瓷器和船體構建的研究,基本確定“東坑坨Ⅰ號”沉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木船,其性質是一艘貨船。
發現少量民國時期瓷器
此次“中國考古01號”的任務之一是對東坑坨沉船進行重點調查。東坑坨沉船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樂亭縣、曹妃甸港區毗連處,目前行政隸屬於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沉船位於東坑坨西南側,距離海岸線約30多千米,當地俗稱“西坑”。
2012年5月,灤南縣漁民反映灤南縣東坑坨發現一條沉船,隨後文物部門對這個線索進行了走訪調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況,並在線索提供人家中見到兩件據稱是沉船附近出水的瓷器。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沉船線索進行補充調查,並印證了前述線索的真實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於2013年7月至9月對東坑坨沉船遺址進行了重點調查。在東坑坨西南側、距離海岸線約30多公裡的海域發現了水下沉船2處,分別編號為“東坑坨Ⅰ號”和“東坑坨Ⅱ號”,並初步確認“東坑坨Ⅰ號”沉船為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夾板船。“中國考古01號”於9月4日在青島中苑碼頭首航,首航第一站的任務是赴遼寧省丹東港海域開展水下沉船遺址重點調查工作,在丹東執行完考古任務之後,10月初航行到唐山執行“東坑坨Ⅰ號”沉船的考古工作。考古工作者通過潛水探摸等手段試圖了解船體結構,剖析該船裝載並研判沉船性質和價值。“此次水下考古除了測繪記錄船體相關數據外,還有幾個船體構件以及盆、碗等少量瓷器出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毛保中說,基本確定“東坑坨Ⅰ號”沉船是貨船,民國時期沉沒。“發現的瓷器數量很少,經研究判斷為民國時期的瓷器,瓷器有些碎裂,還發現其中有日本瓷,但是否意味著該船到過日本還有待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