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馬廠街改造引爭議古建愛好者 有種改造叫破壞

馬廠街改造引爭議古建愛好者 有種改造叫破壞

日期:2016/12/14 12:02:54      編輯:古代建築

未改造的馬廠街

    狹窄的馬廠街連著康山裡,都不長。但在它的兩側,卻保存了愛廬、夢園、可園、以園、拓廬、忠廬、碩園、鼎廬、永安裡、亦廬、宜園等民國時期的院落。這條因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養馬而命名的小巷,在民國時期是上流人士的聚集點。

    最近的馬廠街景觀整治,牽動了喜愛這條小巷人的心。他們當中,有人稱“有一種保護叫破壞”,認為改造後的馬廠街,沒有從前漂亮,沒有韻味了;也有人說,原來破舊傾斜的危牆,坑窪不平的道路,經現在這樣一改,漂亮、整潔,也安全多了……

    連續兩天來,東南快報記者通過實地走訪馬廠街居民,采訪倉山區市政景觀提升指揮部、馬廠社區工作人員、古建愛好者和專家,收集了“小巷改造引發的爭議”。您也來看一看,聽一聽,到底新、舊馬廠街,哪一種風格更漂亮?

    小巷老宅古韻足古建愛好者稱改造破壞原來的美

    對常來這條小巷采風的不少古建和攝影愛好者來說,眼下即將竣工的近400米馬廠街的改造,是一件讓他們倍感難過的事。

    “這條小巷裡,有多少民國時期的院落啊,紅磚牆映著蔥茏的林木,就是鬧市裡一處靜谧的世外桃源。原來的黑白相間的圍牆,雖然破,但卻能把那些老宅院烘托得更有韻味。現在這一修復改造,小巷兩側圍牆的風格,實在和這片區整體的老宅院不搭,不協調啊!”一位不願透露自己姓名的文化遺產愛好者抱怨。他甚至為此,向相關政府部門寫了投訴建議,想要叫停正在進行的改造工程。

    像這位文化遺產愛好者一樣,心疼馬廠街改造的人,還不少。他們在社交網絡裡,言辭懇切地議論著過去舊馬廠街的種種美麗與韻味,用過去拍下的相片,回味舊時小巷的滄桑與清幽;他們發微信緬懷,美麗的老時光,終究抵不過水泥的侵蝕……

    居民有喜有憂多數人喜歡舊貌換新顏

    前日傍晚,東快記者沿著狹窄的馬廠街逛了一圈,隨機走訪了小巷裡的十幾位居民,收集了他們對馬廠街改造的看法。

    對長年生活在這條老街巷裡居民們來說,小巷的新顏,帶給他們更多的是整潔和安全。所以,他們中有對這項改造工程不滿的人,也都是對工程細節在實用價值上的考量。

    78歲的鄭賢華說,改造後的那段馬廠街比從前美,還更安全了。“以前啊,那些圍牆都傾斜得不成樣了,路面也是坑窪不平的,一下雨啊,總擔心那些歪牆會倒下來,壓到人呢!”鄭賢華唏噓。至於美,老鄭說,過去老圍牆有老圍牆的美,現在新圍牆有新圍牆的美,都一樣。“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啊,安全、整潔最重要!”老鄭覺得,老宅院又沒變,小巷兩側的圍牆,為了過往行人的安全,修復加固一下,對大伙都好。

    62歲的李先生,認為現在改造好的那段馬廠街,風格是與周圍的老宅院不太搭,但也不算太突兀。總的來說,他也覺得現在比過去好。他說,這條小巷附近的中學多,平時過往學生不少,所以如今改造好的街道,安全隱患小了,這個比啥都重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